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这是一个专门讨论 idea 的地方。

每个人的时间,资源是有限的,有的时候你或许能够想到很多 idea,但是由于现实的限制,却并不是所有的 idea 都能够成为现实。

那这个时候,不妨可以把那些 idea 分享出来,启发别人。
goreliu
V2EX  ›  奇思妙想

高估别人理解力真是一件不那么好玩的事情

  •  
  •   goreliu · 2019-06-05 20:06:20 +08:00 via Android · 7608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999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最近我心血来潮,偶尔回复一些主题,却发现一个比较无奈的事情,我经常高估别人的理解力。

    怎么说呢,沟通是双方的事情,如果我说的话对方没有理解,我是愿意换一种方式重新说的。但比较奇怪(也可以说见怪不怪)的是,没有一个人直接告诉我“我不明白你的意思”,或者表达类似的意思。相反,有不少情况对方在几乎完全没有理解的情况下直接开喷(或者说以非善意的方式回复)。

    有些时候我用我认为更好理解的方式重新说一遍甚至两遍,结果依然不乐观,以至于我不清楚我到底高估了多少。

    我不想举实际的例子了,毕竟被当时的人看到也不大好。但如果我不补充更多内容,这个主题也没什么意义。

    人和人之间理解力的差距很大,这一点我是比较有感触的。我在看一系列书,看的过程真的慢如蜗牛了,其中一本有 900 页,我基本看了一页多就感觉已经思考不动了。那种一句话翻来覆去看也不明白的感觉是很难受的。所以我显然不认为我的思考能力登峰造极,我想一定有人可以顺畅地看完这本书,以及那一系列几十本书,但我可能一辈子也做不到。理解力的差距是让人绝望的。

    但如果我看不明白一句话,就想“这写的什么玩意”然后放弃,那我估计在这方面一辈子也不会有什么成长了。虽然这几年看这些书有些痛苦,但能感受到理解力是一直在提升的。也许在这个过程中,我已经忘了一个“普通”人的理解力是什么样的了。不只网上的公开讨论,有时我和朋友聊天情况也类似。我认为已经不能再直白的话并没有被理解,而且通常缺乏必要的反馈。

    更早之前的一些经历让我感觉很震撼。我直观地感受到了一个人说他理解了一句话,和确实完整理解了一句话,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一个人可以在只理解一句话 1/5 的情况下,十分确定地说“我理解了”。而复述那句话时,4/5 的内容都遗漏或者扭曲了。但无论是聊天还是讨论问题时,我都不大可能使用这种方法(让其复述我刚说的一句话)来判断对方是否理解我的话。一旦我高估了对方的理解里,认为他理解了足够多的内容,后续就会发生问题。而到这时想补救也不容易了。

    其实这对我来说也并不算一个困扰,我只是每个一段时间在网上活跃一阵,想和别人交流的情况就更少了。但我想说理解力真是特别重要的,而且它是可以提升的,前提是一个人有意识地去理解现在还不理解至少不能完全理解的东西,无论是书、文章还是别人说的话。即使一句话看上去语无伦次、语法错误等等,也不是没有任何含义,更何况很多情况并非这样。

    我希望更多人在没有很好地理解别人的话时,先想一下是否自己的理解力还不足以理解这句话,而不是认定那句话本身有问题,这样很多争端就可以避免了。
    163 条回复    2019-06-12 15:56:14 +08:00
    1  2  
    goreliu
        101
    goreliu  
    OP
       2019-06-06 15:58:52 +08:00 via Android
    @janus77 #99 谢谢分享,我确实存在类似问题。
    zouzou
        102
    zouzou  
       2019-06-06 16:36:42 +08:00
    @goreliu 写文章表达清楚的观点,论文,记叙文,议论文都是可以的。
    你这篇文章发在“奇思妙想”是挺合适的,都是自我的情感表达,没看到别人的反馈如何。
    我挺想知道“一系列书”的具体书名,一些哲学书我是看不下去的。
    goreliu
        103
    goreliu  
    OP
       2019-06-06 16:43:30 +08:00 via Android
    @zouzou #102 Seth Book
    zouzou
        104
    zouzou  
       2019-06-06 16:53:11 +08:00
    @goreliu 是这个吗? The "Unknown" Reality, Vol. 1: A Seth Book
    不是就给个链接。
    你现在有没高估我的理解力呢?
    maemolee
        105
    maemolee  
       2019-06-06 16:56:46 +08:00
    人类是不可能互相理解的,放弃吧。
    xmcx0328
        106
    xmcx0328  
       2019-06-06 16:57:52 +08:00
    你的理解力或许确实比一般人强,字里行间也能看出来你对自己这方面比较认可。但个人以为与他人交流应该深入浅出,水平越高越应如此。如果你说的话绝大部分人都听不懂,那这也失去了相互交流的意义。个人拙见。
    goreliu
        107
    goreliu  
    OP
       2019-06-06 17:01:52 +08:00 via Android
    @zouzou 这是其中的一本,一共有几十本。

    口述的 8 本我认为是最重要的:

    赛斯书目详表(包括英文名、写作日期和中文译名)
    一 赛斯口述书籍
    1.Seth Speaks: The Eternal Validity of the Soul ( 1970.1.21-1971.9.27 )
    《灵魂永生》王季庆译 | 《时空之外》胡英音、王育盛译
    2. The Nature of Personal Reality 1972.4.10-1973.7.11
    《个人实相的本质》王季庆、王育盛译
    3. The “ Unknown ” Reality Vol.1&2 1974.2.4-1975.4.23
    《未知的实相卷一、二》
    4. The Nature of the Psyche: Its Human Expression 1975.7.28-1977.4.4
    《心灵的本质》
    5. The Individual and the Nature of Mass Events 1977.4.18-1979.8.15
    《个人和群体事件的本质》
    6. Dreams, “ Evaluation,” and Value Fulfillment: A Seth Book Vol. 1 & 2 1979.9.13-1982.2.8
    《梦、进化与价值完成》
    7. The Magical Approach: Seth Speaks about the Art of Creative Living 1980.8.6-1980.10.15
     《神奇之道》
    8. The Way Toward Health 1984.1.3-1984.8.30
     《健康之道》

    之外还有 9 本早期会话(早期课),4 本 ESP 班课,7 本私人会话(私人课),还有一部分衍生作品。

    没有高估。
    goreliu
        108
    goreliu  
    OP
       2019-06-06 17:15:03 +08:00 via Android
    @xmcx0328 #106 多谢批评。
    goreliu
        109
    goreliu  
    OP
       2019-06-06 17:16:19 +08:00 via Android
    @maemolee #105 但我还是理解了你的这句话,看来我可能已经不属于人类了……
    syasuker
        110
    syasuker  
       2019-06-06 17:32:50 +08:00
    @goreliu 没别的就是读的太窄了 如果真的想入门的话 可以读读哲学之类 相信自己理解力比较强的话 去理解一下马克思在成为教材之前的唯物辩证主义是怎么回事 他们是如何解决你这个问题的
    goreliu
        111
    goreliu  
    OP
       2019-06-06 17:41:11 +08:00 via Android
    @syasuker #110 哲学的书之前读过一些,现在没太大兴趣了。不过我现在看的也算哲学方面的书。
    zouzou
        112
    zouzou  
       2019-06-06 17:47:35 +08:00
    看了这些书的介绍,跟我的知识体系冲突,对于这些敬而远之。
    列下类似的对我影响比较深的书籍:
    《西方哲学史》《心理学与生活》《社会心理学》《演化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营养学》
    syasuker
        113
    syasuker  
       2019-06-06 17:51:43 +08:00 via iPhone
    其实国人大多数从宗教入门这件事,与教育系统有关,与共和国的历史也有关系,我希望的是最后从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逻辑学,语言学,艺术等等地方出来,而不是去皈依去信仰。最重要的是你的思想母体一定不能是一个活人。推荐的书我不太知道,但个人觉得集异壁之大成应该是理性的。
    goreliu
        114
    goreliu  
    OP
       2019-06-06 17:51:48 +08:00 via Android
    @zouzou #112 也不奇怪,每个人的兴趣点不同。
    krzover
        115
    krzover  
       2019-06-06 17:55:58 +08:00
    在生活中我碰到更多的是说话不清不楚的,模棱两可的.你想问清楚还嫌你烦,觉得你没常识
    goreliu
        116
    goreliu  
    OP
       2019-06-06 18:01:45 +08:00 via Android
    @syasuker #113 我认为现在缺乏一套完整的普适的日常知识体系,内容涉及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各类基础知识(比如认知、情绪、理性、沟通、成长等方面)。无论是哲学、科学、心理学、宗教还是其他的什么领域,都提供不了这样的知识体系。所以想了解的人只能到处搜集,走上不少弯路才能勉强构建一个能用的信念系统,而且每个人的版本都大相径庭。
    ccj3011
        117
    ccj3011  
       2019-06-06 18:02:58 +08:00
    我觉得理解是个非常主观的行为,能不能理解取决于人是不是有这个意愿,很多时候精力的分散与消耗会降低理解的意愿,楼主所说的高估、低估只是对对方理解意愿及之后理解行为的一种预测。沟通本来就是件复杂的事情,我觉得可以考虑下如何激发对方理解的意愿。
    goreliu
        118
    goreliu  
    OP
       2019-06-06 18:04:12 +08:00 via Android
    @krzover #115 有这种情况,也许是假设自己知道的东西别人也知道吧。
    jobtesting
        119
    jobtesting  
       2019-06-06 18:04:30 +08:00 via iPhone
    要别人听懂你在说什么才是,而不是说别人理解能力差。
    syasuker
        120
    syasuker  
       2019-06-06 18:06:15 +08:00 via iPhone
    辩证是方法,唯物是世界观
    忠告只有一句,信仰死的东西。
    一大部分原因是你可以随意解释它,本能能带着你。个人原因是当我退行到一定程度,俄狄浦斯情结难以遏制,可能这与我的本性有关。
    借用千与千寻中的定理,1 人一定要工作,2 记着自己的名字就还有回家的路。
    goreliu
        121
    goreliu  
    OP
       2019-06-06 18:09:58 +08:00 via Android
    @ccj3011 #117 激发意愿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不过总人口很多,即使只有一小部分人都某个方面感兴趣,就也能聊得起来,我想还是不大需要激发的。
    goreliu
        122
    goreliu  
    OP
       2019-06-06 18:16:03 +08:00 via Android
    @syasuker #120 我不信仰任何东西,因为我认为“信仰”本身是一个非理性的事情。我会根据目前获得的各类资料以及亲身经历来认识这个世界,然后作一个我认为最可能的假设,这个假设可能会不断变化。
    goreliu
        123
    goreliu  
    OP
       2019-06-06 18:19:26 +08:00 via Android
    @jobtesting #119 当我说我低估了问题的难度时,我是在反思自己的行为,而不是抱怨问题太难。同样地,当我说高估了别人的理解能力时,我也是在反思自己的行为,而不是抱怨别人理解能力太差。
    whwq2012
        124
    whwq2012  
       2019-06-06 18:20:41 +08:00 via Android
    @jobtesting https://www.v2ex.com/t/566876
    看看我发的这个帖子
    syasuker
        125
    syasuker  
       2019-06-06 18:25:08 +08:00 via iPhone
    @goreliu 现有的世界观一般人父母的社会的教育的,重构底层代码也不是不可以,但其中有凶险你也应该知道。
    如果觉得人与人之间不能相互理解,罗生门,历史可以任意解释,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一花一世界,那么其中的孤独感是不言而喻的,当然这是本质性的东西,这种事,如果要做还是做好褪一层皮的打算吧,其实我也提不出什么所谓忠告,按照佛教的说法有不同的境界,想法岔了也有走火入魔的说法,并且都承认有慧根这么个东西,想要搞音乐发现五音不全这样,挺难讲的,不知道在说什么哈哈哈
    syasuker
        126
    syasuker  
       2019-06-06 18:28:54 +08:00 via iPhone
    @goreliu 加谬说,一个人如果是一个感官主义者,那他一定也是一个道德主义者
    goreliu
        127
    goreliu  
    OP
       2019-06-06 18:29:54 +08:00 via Android
    @whwq2012 #124 在我看来你红框里的观点表达清楚了,遇到 A 用户这种情况,我认为是没办法理性讨论的,因为他思维处于一种封闭状态,不愿意去理解新东西,而是一直用自己已有的观点来解释别人的话。
    goreliu
        128
    goreliu  
    OP
       2019-06-06 18:38:13 +08:00 via Android
    @syasuker #125

    我想在国内现有的环境,世界观的灌输还不是很彻底的。坚定的唯物主义支持者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多,比如在涉及“运气”、“命运”等话题时,很多人就不那么“唯物”了。

    就我个人而言,基本直到工作后我也没见过一个能大体解释整个世界的世界观,想了解的话还是要自己看各方面的书。所以世界观固化的问题也许没有那么严重。
    knight322
        129
    knight322  
       2019-06-06 18:38:24 +08:00 via Android
    有没有可能是高估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呢🙈
    goreliu
        130
    goreliu  
    OP
       2019-06-06 18:41:05 +08:00 via Android
    @knight322 #129 参考 #86 #87 #123
    goreliu
        131
    goreliu  
    OP
       2019-06-06 18:46:24 +08:00 via Android
    @syasuker #126 你是怎么理解加缪那句话的?我在网上只搜到了许知远的转述,没找到原文,能提供一下原文吗?
    syasuker
        132
    syasuker  
       2019-06-06 18:51:44 +08:00 via iPhone
    @goreliu 一方面来说个人观察的样本量是不够的,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你不得不相信你的感觉,这是矛盾的,认知结构方面的矛盾。
    发现你基本完美避开了我认为重要的东西,但我不认为这是理解力和表达力的问题
    syasuker
        133
    syasuker  
       2019-06-06 18:53:44 +08:00 via iPhone
    @goreliu 我不理解我只是觉得这种诗歌一样的语言挺有意思,或者被重新的表达有趣
    miaoxia
        134
    miaoxia  
       2019-06-06 18:59:02 +08:00   ❤️ 1
    有部分人不是无法理解内容,而是选择了固定的解码方式
    你不用他兼容的解码方式给信息编码,他是不会去理解的,会直接丢弃或者模糊匹配一个无关信息
    所以对不同对人,要对信息做不同对编码,就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成功率
    goreliu
        135
    goreliu  
    OP
       2019-06-06 19:01:38 +08:00 via Android
    @syasuker #125 #132

    关于互相理解和孤独的话题。一般我不大想讨论孤独,因为我所理解或者感受到的孤独,很可能和别人所说的有很大差别。可以说从小我就是一个孤独的人,但我享受孤独。没有人理解我(到我认为较高的程度),在我看来并不是那么难接受的。但有时还是想随便找人讨论下吧。

    可以说是人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吧。
    goreliu
        136
    goreliu  
    OP
       2019-06-06 19:05:12 +08:00 via Android
    @miaoxia #134 这个说法很形象。
    uptime
        137
    uptime  
       2019-06-06 19:12:15 +08:00
    为什么发到奇思妙想节点呢?这种明显是情感类、社交相处、人情世故类别问题,完全无法理解这与奇思妙想有什么关系呢? 好害怕的理解力啊。
    虽然一直认为应该再设一个胡思乱想节点的。

    为什么不举实例? 不知道 LZ 后面篇幅提到的关于对某个事情的理解层次或差距,是指什么呢? 是指央视新闻那种诸如领导公开露面出场频次、占用时间、排位顺序的内涵,或者报道里面的用词遣句、外交辞令的真正内涵?比如“双方充分交换了意见”其实就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goreliu
        138
    goreliu  
    OP
       2019-06-06 19:29:26 +08:00 via Android
    @uptime #137 可能放“随想”里更合适吧,因为之前的几个都发在这里,就习惯了,没仔细想。看实例的话可以看我的回复历史,我认为贴上来不大好。
    goreliu
        139
    goreliu  
    OP
       2019-06-06 21:24:35 +08:00 via Android
    @shendaowu #79

    我看《重塑心灵》里的这段话感觉有点震撼:

    信念绝大部分存在于潜意识里,只有在两种情况下信念会在意识层出现:当信念受到冒犯或者挑战时,当这个人自觉地反省时。

    我不确定这是不是符合实际。可能我比较特别,基本的信念系统平时都保持在脑海里,就像眼前有用一堆积木搭的建筑物一样,随时拿来用。我一直认为别人也差不多,虽然信念系统的内容不一样,但也有类似的东西放在那里。所以我就建议别人把信念当工具用(而不是当自己的一部分),我认为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就像手里有支笔随手写字。

    但如果只有在这两种情况信念系统会在意识层出现的话,那多数人在大部分时间很可能是意识不到存在信念这种东西的。

    那我立即就理解了为什么很多时候沟通不畅了,我严重高估了人们对自己信念的了解程度。现在我估计很多人理解不了“信念”这个概念。
    Cu635
        140
    Cu635  
       2019-06-06 22:37:01 +08:00
    高估自己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更是可怕的事情。
    goreliu
        141
    goreliu  
    OP
       2019-06-06 22:39:51 +08:00 via Android
    @Cu635 #140 参考 #86 #87 #123
    syasuker
        142
    syasuker  
       2019-06-06 22:47:21 +08:00 via iPhone
    @goreliu 其实我很奇怪,明明你讲信念 受到震撼,为什么我提到 不得不相信自身的感觉 的时候你完全没感觉,类似的我埋的点特别多,无论是哪个都能延伸出特别多东西来,信念不见得一定正确,恰恰信念是一种特别主观的东西
    syasuker
        143
    syasuker  
       2019-06-06 22:54:39 +08:00 via iPhone
    @goreliu 无法相互理解和孤独 涉及到语言的形成与分化,竹林间与罗生门,通天塔,涉及到潜意识,自我等等太多的话题
    goreliu
        144
    goreliu  
    OP
       2019-06-06 23:05:27 +08:00 via Android
    @syasuker #142 #143 我感觉有些东西有些无从说起。

    拿“不得不相信自身的感觉”这句话来说。首先这涉及到“相信”这个词的定义,在我这里“相信”的意思是使用非理性的方法认定一个观点是正确的,它不能接一个东西(比如我相信苹果),而要接一个观点(比如我相信苹果是甜的)。所以在我看来,“相信自己的感觉”这句话是说不通的,所以不方便展开。

    如果“不得不相信自身的感觉”的意思是“不能忽略自己的感觉”,那在我看来这属于常识,同样也不需要展开。

    所以我不大清楚你这句话想表达什么。

    “信念不见得一定正确,恰恰信念是一种特别主观的东西”对我来说也是常识,没有可展开的。

    其他地方也是类似,我只能找我认为可展开的地方回复。

    “涉及到语言的形成与分化,竹林间与罗生门,通天塔,涉及到潜意识,自我”这些话题有些过于宽泛了,难以找到切入点。
    syasuker
        145
    syasuker  
       2019-06-06 23:19:17 +08:00 via iPhone
    @goreliu 不得不相信自身的感觉,是一种信念,相对于 大量的科学的调查而言 自己的感觉几乎是不准确不可靠的。 延伸一下是缸中之脑的思想实验。涉及到部分量子论。

    后面的你说的过于宽泛的东西却都是紧紧围绕着相互理解这个母题,要讨论它就一定会涉及到的,如果完全绕开他们去讨论理解与表达的现象,很难说是负责任的认真的说出了什么见解,或者想解决什么问题。

    抱歉我可能多事了
    goreliu
        146
    goreliu  
    OP
       2019-06-06 23:28:58 +08:00 via Android
    @syasuker #145 你说的这些我基本都想过,但也因为想过我现在认为没有可展开的。举个例子:

    比如很多人因为某些原因认为 1+1=3,你通过某些非大众的渠道得知 1+1=2,我也一样。然后你和我提到了 1+1=2,但我已经认为 1+1=2 是常识了,所以基本直接忽略了……

    我的信念系统已经完全与主流科学或者哲学理论分离了,但可以看出我们不少观点是一样的。要不你想讨论什么直接展开吧,我想你提到的那些方面我都涉足过,但笼统地说我暂时想不出什么可以拿过来讨论。
    oshio
        147
    oshio  
       2019-06-06 23:31:19 +08:00
    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好量化,但如果同样的话别人能理解,就他理解不了,那就是他理解能力低于常人。不过沟通一般是可以向下兼容的,如果让柯洁指导我下围棋,大概率我是听不懂的,但柯洁是有能力调整到我能听懂的地步的。所以他理解不了,大概率还是你就觉得不值得花多的时间和精力让他懂。
    goreliu
        148
    goreliu  
    OP
       2019-06-06 23:37:55 +08:00 via Android
    @oshio #147 我想你假设了存在一种“常人”,但我的经历让我发现人们的理解能力差距较大,所以很难找到一个“常人”的标准。沟通的“向下兼容”也是基于对对方理解能力了解的基础上的。比如柯洁指导一个人下围棋,也得先弄清楚那个人基础如何,完全没碰过围棋、知道围棋基本规则或者业余选手,之间区别是很大的。如果给业余选手讲围棋的基本概念,那就闹笑话了。
    oshio
        149
    oshio  
       2019-06-07 00:16:20 +08:00
    alphago 的实力柯洁可能很难评估,但是对于低于自己水平很多的选手,要大概弄清他的水平并不是很难的事情,给业余选手讲围棋的基本概念这种事情不大可能发生,即使发生了,在沟通过程中也很容易发现并调整,毕竟沟通也是双向的过程。高估,就是做了错误的假设,如果发现自己错了,修正就可以了。

    术业有专攻,有的时候在我们看来是常识的东西,别人真的未必知道。作为一个程序员,有时会发现用户对计算机真的完全没有概念;反过来说,也许在用户看来,让我们理解把业务搞得这么复杂并不是故意为难我们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程序员可能是写代码的习惯影响,过分追求 keep it simple,沟通的时候不想讲多余的话,其实沟通的时候加点冗余,能增强信息沟通的鲁棒性,毕竟人不是机器,都有可能犯错。
    goreliu
        150
    goreliu  
    OP
       2019-06-07 00:50:23 +08:00 via Android
    @oshio #147 #149 这句话我看了好多遍才理解:

    也许在用户看来,让我们理解把业务搞得这么复杂并不是故意为难我们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刚才我想让你解释一下,但突然就理解了。不理解的原因是对“业务”的误解。我以为这里的业务指的是程序员写的代码中的业务逻辑,而用户就是普通电脑用户,那怎么想语意也不通。

    后来才想到你所说的“用户”是程序员的客户,“业务”是客户的业务。

    我想很多不理解的情况就像这样对概念作了错误的解释。

    另外你上次回复的“以他理解不了,大概率还是你就觉得不值得花多的时间和精力让他懂”,我想了下确实有这样的情况。当我感觉成本太高又收益有限时,确实没兴趣详细展开了。
    goreliu
        151
    goreliu  
    OP
       2019-06-07 01:10:40 +08:00 via Android
    @oshio 其实我认为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快速判断对方的理解力,如果发现低于某个程度( x ),我就不进行沟通了,因为成本难以承受。但问题出在我没办法快速判断对方理解力,所以就先假设没问题进行沟通了。结果发了好长一段话,对方一回复(还是以不友好的方式),我发现他没理解。于是又更详细地展开自己的观点(又是好长一段),结果对方还是理解不了。到这时我才发现对方的理解力低于 x,于是只能放弃。但前边的话全部白费了。

    我说的高估对方理解力也是这种场景。

    看上去直接发送一长段话是不明智的,因为如果对方理解不了,那就白费了。所以需要先用简短的句子试探下,如果对方理解力没问题,再继续,我想这样就好很多了。
    goreliu
        152
    goreliu  
    OP
       2019-06-07 01:22:27 +08:00 via Android
    @oshio 但这样又有另一个问题。在第一次回复他时,其实我已经想好内容了,只是组织较长段的语言还是要花些精力。如果我不发,而是发别的来等回复,有可能他就不回复了,或者他回复时我可能已经忘了之前的思考过程,又得重来一次,这也是额外的成本。

    看来这个方法也不可行,也许只能通过查看他的历史来了解一二。
    longalong
        153
    longalong  
       2019-06-08 09:04:48 +08:00 via iPhone
    在工作中
    我讲明白了吗?
    ......不等于........
    你听懂了吗?
    我听完后,确认自己是否听懂的方式是,你看我这样理解对不对,然后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复述一遍来确认信息传达的准确性
    goreliu
        154
    goreliu  
    OP
       2019-06-08 09:22:32 +08:00 via Android
    @longalong #153 “我讲明白了吗?”确实比“你听懂了吗?”更容易得到有用的回应。但当这个技巧被滥用时,效果可能就不那么好了。愿意和别人确认自己理解对不对的人还是不多的,即使是在工作中和上级沟通的场景。更多人还是很确信自己理解对了。
    oshio
        155
    oshio  
       2019-06-08 11:10:31 +08:00   ❤️ 1
    我觉得楼主可能还是低估了沟通的工作量,认为沟通就应该是轻松愉快的,很简单的一件事,不就是把一个信息传递给别人吗。就像非程序员容易低估写程序的工作量一样,也是认为这个功能明明很简单嘛。但是写程序时,我们不只是完成相应功能,我们还要处理别人出错的情况(调用的模块报错,用户误操作等),还要处理自己出错的情况( debug ),据我所知,这些工作所花的时间是远大于写功能的时间的。你只考虑了对方知识结构,能力范围与你接近的理想情况,没有异常处理,那出现异常,导致崩溃也就是必然了。
    goreliu
        156
    goreliu  
    OP
       2019-06-08 11:23:31 +08:00 via Android
    @oshio #155 有一定道理。
    leekafai
        157
    leekafai  
       2019-06-08 14:09:32 +08:00 via Android
    高估自己的表达能力
    m9rco
        158
    m9rco  
       2019-06-09 21:27:22 +08:00
    插眼
    tnx2014
        159
    tnx2014  
       2019-06-10 17:36:30 +08:00
    @goreliu 在你这个例子中你已经预设了 a 有必要继续聆听 b 说太阳是白色的理由,但同样的 b 似乎没给出太阳是白色的理由,也没有问 a 认为太阳是黄色的理由,很多时候你认为你清楚明晰的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理解和不理解都是他人的问题,事实真的一定如此么?
    tnx2014
        160
    tnx2014  
       2019-06-10 20:01:01 +08:00   ❤️ 1
    顺便把我的观点补充的更完善一些,楼主关于太阳的例子,其实是相当于对同一个圆柱体,一个人看到圆,另一个人看到矩形,其实可能就是投影面不同而已,然而,a 和 b 的问题是一直在强调自己的投影面,而不管别人为何看到和自己的不同,或者明确知道是角度不同,但他们认为别人的角度,细节并不是重点,很多时候争论都是因为这种重心不同导致的,并不是单纯理解力的问题,所以真理性首先尽量求同存异,然而很多时候我们都做不到,所以基本共识才是理性讨论必要条件,三观不接近的人是很难达到这一点的。
    goreliu
        161
    goreliu  
    OP
       2019-06-10 20:07:12 +08:00 via iPhone
    @tnx2014 #159

    我举那个例子其实是想比喻之前的一段对话,见:
    #26 #27 #31 #32 #33 #34 #35 #36 #37 #43
    重点是 a 说自己没有说服 b。可以说 b 也有问题,但并不是我想强调的。
    dealay
        162
    dealay  
       2019-06-11 18:25:39 +08:00   ❤️ 2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问题太多了,能够理性沟通、客观看待事物的人太少了~

    感觉身边很多人没有自省的习惯,有问题不会在自身找原因,好像出于本能一样用自我的角度去下定论、总结规律,比如“安卓系统很难用” “ xx 推广没有效果,不投”等等。面对这些情况,有时忍不住我就来一句“我们误解了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

    有趣的是他们将负面结果和自身原因划清界线的同时又很喜欢将正面结果和自身原因联系在一起~
    vifird
        163
    vifird  
       2019-06-12 15:56:14 +08:00
    最近跟领导沟通一直有这感觉,哭。。。
    1  2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885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29ms · UTC 22:00 · PVG 06:00 · LAX 14:00 · JFK 17:00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