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  also24  ›  全部回复第 189 页 / 共 286 页
回复总数  5702
1 ...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 286  
IKBC DC87 之类的双模机械键盘?

不知道楼主什么场景使用?也许大了点?
我为什么认为荔枝在这件事上 “罪不至死”?
因为如果我来做这个经销商,我也会觉得绝望。

当用户问我为什么别人家有 50 块的密钥的时候,我不能理直气壮的说:“那是非官方渠道,不是正版”。
因为微软对那些密钥从未表态,也没有任何分辨方式。

当其它人开团家庭版不亦乐乎的时候,我不能直接怼过去:“这是违反使用协议的,属于盗版”。
因为除了名字是家庭版,没有任何条款里说必须是“家人”才能分享。

我从微软那里得不到任何支持,我又不能越殂代疱的说他们都是 “盗版” 。
这样的情况持续上好几年,我一定会绝望,我实在找不到任何办法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荔枝有没有做错事?当然有。
荔枝是否罪大恶极?我不这么认为。

---------------------

此外,作为消费者,我自己也承认,至今为止,我自己只以正常的“官方价”购买过 1 年的个人版,其它 Office365 数字密钥都来自我前述的不明渠道(但无违规分享行为)。

我不介意花 500 块购买 Office365,只要我能确定买到的东西和隔壁卖 50 块的不一样。
但我至今都无法判断我帐号上已经正常激活的数字密钥是否属于微软认可的 “正版”,这难道不可笑么?

---------------------

再另:
翻下那个 15 年的帖子,那才是荔枝的黑历史。
我认为荔枝当时售卖的应该就是我所说的 “来源不明”的密钥版本,你看他们只能怎样解释?

> 我们深知自己的价格在淘宝“毫无优势”(而且表示对那些超低价格感到深深的诧异)。
> 我们找了某微软的经销商;
> 我不知道我们和别的店所卖产品的区别,过去也如此,这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但我目前更想把手头上的事情处理好,再看别的。

假如他们当时卖的是 “纯正的正版”,他们能更强势一些嘛?
在我看来,这实在是一种悲哀。
@yinxiu1996 #51
对于 微软 - 消费者 的关系来说,微软确实没有义务维持 Office 365 的价格稳定。
对于 微软 - 消费者 的关系来说,微软也确实没必要主动理清家庭版的授权条款。

但是请注意,数码荔枝不是 *消费者* ,数码荔枝是 *经销商* 。
作为厂商,是需要保护经销商利益的,如果厂商对扰乱市场秩序的事情视而不见,并不是一件好事。

我不清楚你是否知道 “限价” “窜货” 等词,是否明白为什么闲鱼上的 NUC 比 “官方渠道” 要便宜。
相关的信息,你可以自行查询一下,为什么厂商需要限制最低零售价。

在市场如此混乱的情况下,对自己的 “经销商” 却不提供任何支持(哪怕只是对某些行为进行定性),这样的厂商,我认为它不是蠢就是坏。


至于默许,并非简单的通过 “微软没有管” 来判断,你稍微搜索一下就会明白,微软关于 “家庭版” 的分享对象的描述,有过多次变更,且是越变越模糊的。

而 “骚操作更低价格” 的问题,我想要强调的是价格体系混乱,对 “老实人” 的冲击。
我并不认为数码荔枝的定价策略一定正确,事实上我之前也和朋友抱怨过 IDM 促销的一些事情。
@clearc #47
你的说法我能够理解,包括 46 楼的朋友关于 setapp 的说法。

我对此类行为的忍受度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我觉得:
我们不能把 “好人” 的要求放的太高,并希望他们通过损害自己的利益来达成 “好人” 称号。


可能我从一开始就不认为荔枝会是一个 “完美的” 正版化推广者,所以心理落差比较小吧。

当然,不论是否有做错事,既然引发了争议,说明必然有不如意的地方。
建议荔枝在 PR 方面再慎重考虑一下,自己希望呈现出的形象是怎样的,是否对这个形象做好了准备。
@clearc #41
回复提示能看到,你可以看一下你回帖需要消耗多少铜币,短回帖如果超过 5 铜币,那可能是降权了。

那个帖子我之前有看过,我认可关于 “封禁是荔枝主动要求的”的说法,但我不认为这件事里荔枝有太多责任。

厂商给了荔枝代理权,荔枝把序列号卖给了 A 使用,A 把序列号卖给了 B 使用。
这个问题其实应当拆成两个合同来理解:
B 与 A 的销售合同,A 与 荔枝&厂商 的销售合同。

B 遇到了序列号问题,不论是什么原因,都应当由 A 来解决。
如果 A 认为这件事是荔枝的责任,那么 A 可以自己向荔枝发起追偿。

B 和荔枝之间没有任何合同关系,荔枝对 B 的序列号不负有任何责任。


至于推脱给厂商的行为,却有不妥,但在整件事里我认为不算决定性的错误,因为荔枝原本就对 B 不负有任何责任。

关键错误是:A 违规转售了授权,导致自己的所有客户授权出问题,且(似乎)没有做好售后措施。
从 17 年开始就从数码荔枝购买软件,算了下也买了超过 500 块钱的软件,应该算老用户吧。

这件事我认为数码荔枝确实 *存在过错*,但是微软官方的暧昧态度才是 *罪魁祸首* 。


我自己最近几年长期订阅 Office 365,能够感受到正版卖家 / 买家的痛苦。
Office 365 是微软主推的产品,官方商城定价个人版 398,家庭版 498。
https://www.microsoftstore.com.cn/office/office-365-personal/p/qq2-00009

但是大家会按这个价格购买嘛?

15 年左右,市面上就出现了大量的 50 块左右的 Office365 家庭版密钥,后来价格逐渐上涨到 199 左右。
链接: https://www.v2ex.com/t/205126
(当时数码荔枝也出售过,还引发了质疑,链接: https://www.v2ex.com/t/206496

16 年中,出现了大量 90 块左右的 Office365 个人版密钥,等效大约家庭版 120 元。
当时我还发了帖子,链接: https://www.v2ex.com/t/285562

18 年年底,又出现了一批 80 一年(后涨价到 160 )的 Office365 家庭版密钥。
链接: https://www.v2ex.com/t/515677

这些密钥,究竟是来自什么渠道我完全不清楚,但是毕竟是数字密钥,它能正常兑换,且兑换过程中没有任何其他特殊声明,我认为这些密钥都属于微软认可的 “正版” 范畴。

补充说明:我自己虽然购买家庭版,但是从未对外出售,早期购买家庭版是因为当时个人版限制设备数,后期纯粹是因为购买成本低。

即使抛开这些 “野渠道” 不谈,现在 “正规”第三方渠道是什么价格呢?
我们以数码荔枝为例,当前的价格是:个人版 269 家庭版 299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id=565828227961


从 15 年到 19 年,我不知道微软是有意还是无意,给我的感觉是他们完全没有关心过 Office365 的价格体系,对于那些不明渠道的低价密钥也从未有过态度(我认为这代表默许)。

回到家庭版的问题也是一样,与你分享家庭版的人,究竟需要是“家人”?还是“朋友”也行?亦或者只是“帐号”?
微软在这件事上从未有过明确表态,一直都是一种暧昧不清的态度(我认为这也代表了默许)。

价格体系的不稳定,和授权条款的不明确,对数码荔枝这样的 “正版商家”,是很不公平的。
他们虽然有着官方代理授权,但是其它人借助各种 “骚操作” 拥有更低的价格。

我能够理解他们面对的压力,但是 “官方拼车”这件事,实在是 “不合适”。
这实际上导致自己被拉到了 “不规范”授权的战场,我认为这对 “数码荔枝” 的品牌非常不利。
我不会因为这件事去指责荔枝,但是我非常建议他们不要继续做这件事。
https://www.lizhi.io/blog/94813543


在这件事里,微软才是那个最大的恶人。
https://wx3.sinaimg.cn/large/760b39b3gy1g7irwzuu22j20d907nai4.jpg
2019-09-29 14:09:27 +08:00
回复了 Chenhe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讨论下天气 api 调用的优化方案
补充:
才想起来我数据库里其实只存了一部分数据,具体的 县 / 区 一级的数据有 142 MB 那么大。
and 接口实现很简单,单 php 文件不到 100 行就好了。
https://wx3.sinaimg.cn/large/760b39b3gy1g7gcuu2b6mj20oq0emmzk.jpg
2019-09-29 14:05:29 +08:00
回复了 Chenhe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讨论下天气 api 调用的优化方案
其实可以自己把地理区域的边界爬下来,然后写一个简单的服务。

我拉了区一级的数据,其实并不大:
https://wx2.sinaimg.cn/large/760b39b3gy1g7gcpe54t4j21nq05cn0a.jpg

然后就可以自己写个简单的接口来查询,类似这样:
https://geo.by24.cn/district.php?point=113.031952,27.396448

注意:上面这个接口是我写着玩儿的,不要拿来用
2019-09-29 11:12:00 +08:00
回复了 awhane 创建的主题 成都 有成都头条的老哥吗?
@awhane #7 https://ws3.sinaimg.cn/bmiddle/62e721e4gw1et02ek7u61j200k00k3y9.jpg 我以为你从 18 年过年找到现在……
2019-09-29 10:56:34 +08:00
回复了 awhane 创建的主题 成都 有成都头条的老哥吗?
https://ws3.sinaimg.cn/bmiddle/62e721e4gw1et02ek7u61j200k00k3y9.jpg 看了下楼主的发帖记录,现在寒冬这么严重了嘛?
2019-09-26 18:14:29 +08:00
回复了 uasier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各位自己的域名和自己的网名一样嘛
域名和真名完全一样 (没有任何多余后缀 com net cn 之类的)
2019-09-24 01:35:19 +08:00
回复了 ysoserious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这种情况下可以读到 session 吗?
OK,背景普及完毕,楼主的问题是怎么出现的呢?
很简单,session 是 B 服务器生成的,session-id 也是 B 服务器下发的,而 session-id 存储在 a.php 所在的 A 服务器,你使用不带 session-id 信息的本地客户端去 B 服务器查,当然就查不到相应的 session-data 啦。

而关于 “另一个人” 此时访问 a.php 的问题,其实涉及 a.php 的实现。
默认情况下,a.php 里应该是没有做 session-id 的保存和复用的,也就是说 a.php 下次请求 B 的时候,连 session-id 都不会带,那么自然就取不到相应的 session-data 啦。

杠精情况下,a.php 可以自己实现一套类似 cookies 的 session-id 持久化机制,来保证自己下一次请求 B 的时候会带上 session-id,那么自然就能取到相应的 session-data 啦。
2019-09-24 01:30:22 +08:00
回复了 ysoserious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这种情况下可以读到 session 吗?
引用一下自己在之前帖子里的回复:
https://www.v2ex.com/t/520410

这就体现出了很多人混淆 session / session-data / session-id / cookies 的情况了。


不少人因为 cookies 里存储了一个叫做 session 的变量,就粗暴的认为这是 session 的本体了。

我倾向于把东西划分为 session 和 session-data 来解释:
session 是个虚拟概念,代表了一个虚拟的会话过程
session-data 是个实体概念,代表这个会话中的独享数据(例如登录状态、用户信息等)

在大部分实现中( flask 除外),cookies 里存储的只是 session-id,只是一个索引 id 而已,就一串字符 id 而已。
真正的 session-data,其实是存储在服务端程序中的,服务端程序,根据 session-id,取出了 session-data 参与运算渲染。
于是在外界看来,就好像这个 session 是通过 cookies 里的 session-id 来维持的一样。

https://ws2.sinaimg.cn/large/760b39b3gy1fyhtr5gmuqj209105u74e.jpg


这就造成了许多人 “ session 是存储在 cookies 中” 的误解。
同时也造成了,在讨论 session 的时候,很多人混淆 session 会话 / session-data / session-id 的情况。


当然,刚才被我排除掉的 flask,人家是真的把 session-data 存储在 cookies 中的(即 “客户端 session ”),所以在使用 flask 的时候,要处理好 secret_key 的安全性,否则容易出现 伪造 session 的问题,另外就是 flask 只对 session 做了签名,没做校验,所以本地 session 是可以被解码查看的。当然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不多说。
还有许多平台带来的互联网文化,也是很有意思的。

早期的 斑竹、大虾、小白、PLMM ...
后来的 楼主、沙发、板凳、兰州烧饼...
平台特有的 一楼喂熊、233、RT、紫薯布丁...
V2 文化的 迫于 XX、六字真言...

有一些似乎都无法考证到底怎么发源的了,比如 沙发板凳 / 楼主 的出现应该是因为盖楼,但是盖楼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似乎不可考。

在知乎这种新形态平台刚出来的时候,还有许多人习惯性的称呼“楼主”“反对一楼回答”,如果翻看一些早期内容还能看到痕迹,当然现在基本上都是喊“题主”和“答主”了。
这个事儿其实可以严肃讨论的,很多东西都可以溯源,以下基于我对中文互联网的了解,可能会有部分错误。

在 Web 1.0 时代,或者说 PGC 时代:
此时比较常见的是门户网站的 新闻 /文章 /页面 。
少量的个人网站被称为个人主页( personal homepage )。

关键词:文章 / 页面

在向 UGC 的 Web 2.0 时代进发的过程中,BBS 出现了:
BBS 是什么的缩写呢? bulletin board system,也就是 电子布告栏。

一个布告栏上的内容是怎么划分的呢?想象一下,布告栏被划分为多个区域(分区 /板块),上面贴满了一篇篇的内容(帖子)。

但是 BBS 不同的是什么? BBS 可以回复啊,既然是回复帖子,就叫“回帖”吧。

这里插一句百度贴吧,其实也是论坛,也许是为了保护“贴吧”这个招牌,也许是因为 “帖子 /贴子”本来就大量混用,贴吧选择了“贴子 /回贴”这个称呼。

关键词:分区 / 板块 / 帖子 / 回帖 / 贴子 / 回贴



随着向 Web 2.0 时代的迈进,博客出现了:
博客为什么叫博客? Web log -> blog -> 博客,其实就是 网络日志 /日记 。

那么博客上的文章,就是博客文章了嘛,再按照不同的缩略方式,就可以讲:我发了一篇 文章 / 博客 / 博文 (此时“博客”指的是单篇文章而不是整个站点)。

与博客类似的,就是空间( QQ 空间,百度空间...)了,这个命名我不清楚是否和 MySpace 有关。
空间更像是一种集合体,复合了多种服务,可以理解为早期博客是空间的一个子集,后期博客在向空间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博客 / 文章 / 博客 / 博文

//简书为什么叫“文章”?因为简书是个博客平台啊。


紧接着,推特出现了,或者说类似推特的一大堆服务出现了:
我没有找到 twitter 官方自称 micro blog 的证据,但是确实早在 2007 年,就有媒体称此类服务为 social network microblogging services 了。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207045512/http://www.thws.cn/articles/twitter-clones.html

那么 micro blog (微小的博客)进入国内之后,自然入乡随俗的被称为“微博客”了,相应的也就有了“发微博”的说法。

当然,平台的意志也是很重要的,Twitter 叫 “ Tweet / 推文,饭否叫“消息”,做啥叫“更新”,Follow5 叫“分享”,腾讯微博叫“广播”,嘀咕则就叫“嘀咕”,这些就是平台的策略了。

那么为什么微博要用“条”呢?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1、诉其本源,twitter 限制 140 个字符是因为短信,而短信我们已经习惯称之为“条”。
2、微博希望主打的就是“轻快”的特色,用“条”更能体现出来。

关键词:微博 / 推文 / 微博 / 条


从微博时代可以看出,平台越来越趋向于放弃通用名称,通过给出自己独有的称呼来表达个性。
为什么 V2 叫“主题”(包括 V2 之前已经有论坛称帖子为主题),也许就是出于这种考虑吧。
2019-09-19 18:38:26 +08:00
回复了 cjpjxjx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为知笔记支持私有化部署了,是不是多了个选择
2019-09-18 17:01:38 +08:00
回复了 0Nick 创建的主题 深圳 公交车也要上下车都刷卡/码了
@bxsw #12
东莞是比较有名的 “分段递减模式” ,之前珠海也有,深圳有部分线路也是这样的。
售票员模式和上下车刷卡模式的 “分段计价”,相对来说对短途乘客会更友好一些。

另:东莞已经在准备取消 “分段递减模式” 计费了
http://dgdp.dg.gov.cn/007330029/0801/201907/190b89026c2b4be5995b24d2e1728e44.shtml
> 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东莞市完善城市公共汽车票价听证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调整后的方案在基本维持现行公交票价水平的同时,单独制定了公交快线新标准,将高速路段过桥过路费纳入公交快线票价;同时拟取消跨镇公交分段递减统票计价方式。
1 ...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 286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105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45ms · UTC 19:35 · PVG 03:35 · LAX 11:35 · JFK 14:35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