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eeksu 2015-12-22 09:44:33 +08:00
风阻
|
2
learnshare 2015-12-22 09:45:37 +08:00
哪有人开着气垫船上路
|
3
iosx 2015-12-22 09:50:08 +08:00
呵呵
|
4
Quaintjade 2015-12-22 09:52:35 +08:00 3
|
5
Halry 2015-12-22 09:53:30 +08:00 via Android
气囊除非易破,要不是就会有反作用力(碰碰车)
高速时没用 路上的小沙子打起来如果气囊要易破开上路就破 碰碰车 还不如好的吸力的框架加行人保护气囊 |
6
CheungKe 2015-12-22 09:55:00 +08:00
静静很善良,你要吗? 好看是关键
你的这个气囊不会被割破,没破,碰撞弹开没有二次伤害,除非这是个弹弹世界。 |
7
justjavac 2015-12-22 09:55:39 +08:00
这不就是碰碰车吗?我四岁的时候就开过
|
8
deyu260 2015-12-22 10:02:21 +08:00
遵守交通法规才是关键 火车每年也撞死人 这已经没啥好解释的了
|
9
jtam 2015-12-22 10:04:48 +08:00 1
车是用来开的而不是撞得,就好像那么多人把咖啡泼到键盘上,但是一直没普及防水的笔记本电脑,一个道理。
|
10
lcxz 2015-12-22 10:08:41 +08:00
一般车的发动机前面会做的比较脆弱缓冲保护路人的安全
ABC 柱范围内做的比较坚固,在高速撞击时保证车内安全 像你这样的设计,路人秒秒钟是飞起来的节奏,高速发生碰撞回弹力,你能把撑车的方向?别的车会不会飞下高架桥? |
11
dbfox OP |
12
chairuosen 2015-12-22 10:22:58 +08:00
很简单,因为没有用啊。
车内能死人的车祸,一般前脸都面目全非了, A 柱都能断,这玩意有个毛用。。。 |
13
cloudzhy 2015-12-22 10:23:05 +08:00
车子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撞的,安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的意识。
|
14
justfindu 2015-12-22 10:26:07 +08:00
加了要重新设计车子 加了又要研发产品 加了之后也许你车价要提高 2-3W
然后到国内给你简配了 哈哈哈哈哈 其实能死人的车祸 也只有开坦克这类才可能避免死人 |
15
geeksu 2015-12-22 10:27:40 +08:00
其实买车的人首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安全,厂商首要考虑的也是乘客安全
为了次要的需求而增加投入,消费者会买单吗? 除非是强制要求 |
16
xxaiyy 2015-12-22 10:28:45 +08:00
这个发明会继续放任了一批女司机~
|
17
Perry 2015-12-22 10:30:10 +08:00 via iPhone
没有实验和数据的支撑之前,你怎么知道这个方法能起到保护作用?
|
18
dbfox OP @chairuosen
@CheungKe 嗯,基本上也理解 如果是橡胶的话,形变之后还会回弹,造成二次伤害, 而钢铁这种材质 比较硬,撞击之后,吸收了能量,不易回弹 但正是因为钢铁这种材质太硬,吸能能力有限,也造成汽车直接解体,撞击之后能量直接传递给车内的人, 而如果配合加一层橡胶回弹的话,我感觉应该会好一点 (要计算下撞击产生的弹力 不足以造成更严重的二次伤害, 1.5 吨的车, 100KM 每小时撞击上去不至于把车弹飞了,能滑行个 2-3 米可以接受吧?) (用内嵌的方式,撞击的时候先撞击了橡胶结构,然后再撞击钢铁) |
19
quake0day 2015-12-22 10:31:26 +08:00
假定车在动,人是静止的。当车撞到人的时候,车和人之间一定有能量交换。
所以 LZ 的问题就是设计怎样的结构,选取什么样材料,才能让车四周材料跟人之间,或者车四周材料和被撞物体之间的能量交换能够让双方只受到最小的损害。 这个 LZ 可以自己亲自算下,假定车的时速是 45-80km/h , 人的时速为 0 。 撞击时间和面积可以根据物体不同简单估算下。然后思考下如何才能让这些能量尽可能安全地转移给被撞物体。 |
20
chztv 2015-12-22 10:34:07 +08:00
遵守交通法规才是关键
前几天去香港,发现那边的车都开得飞快,但在变道时司机都会非常小心,在确保其他道没车,才会拐过去 为什么没有,可能就是在国外,这个需求不是特别大。 |
21
chairuosen 2015-12-22 10:35:20 +08:00
@dbfox 高速碰撞下,钢架子跟纸盒一样,那橡胶就跟棉花糖一样了
|
23
loading 2015-12-22 10:49:05 +08:00 via Android 1
请搜索 “行人保护”和“压缩盒”,都是比你这个更高的措施!
|
24
loading 2015-12-22 10:52:46 +08:00 via Android
碰撞测试的速度大家自己查吧,别以为 5 星的车就能高速随便撞。
|
25
loading 2015-12-22 10:58:23 +08:00 via Android
在高速碰撞的情况下,橡胶的压缩盒和金属做的没有可比性。所以大家说你的是碰碰车。
汽车的都已经用金属来做你这个东西!而为了怕金属太硬,撞人不好,又开始了行人保护的研究。 |
26
mengli 2015-12-22 11:01:04 +08:00 via Android
有种进民科吧的感觉
|
27
loading 2015-12-22 11:01:10 +08:00 via Android
修正下关键字:
溃缩盒 |
28
lcxz 2015-12-22 11:02:18 +08:00
高速撞击时这些保护措施用什么支撑?而你所说的保护措施在撞击时起到多大作用?
马自达加这个能不被解体的命运? 如果人被撞这个保护措施能减多少伤害? 安全驾驶才是根本 |
29
loading 2015-12-22 11:04:02 +08:00 via Android
|
30
NCE 2015-12-22 12:08:42 +08:00
因为一辆车的生命周期中,车祸还是占少数的。
如果装这个,谁买单? |
31
NCE 2015-12-22 12:09:52 +08:00
除了卡车是可以直接撞死外,一般的轿车都是二次碰撞玻璃和 A 柱撞击+摔落致死。
|
32
msg7086 2015-12-22 12:24:43 +08:00 1
现在的车身本来就是做保护的。
你去看看很多日本车,都是用精心设计的工程塑料+钢结构来代替你说的充气轮胎。 几十年前就已经在用了。 然后速度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什么设计都没用了。 速度除以碰撞时间就是加速度。 加速度超过一定数值人就挂了,加再多的轮胎也没用。 最后,撞车本来就是小概率事件。 与其提高撞车以后的生还率,其实降低事故概率更实惠一些。 这也是为什么飞机上不配备降落伞的原因 —— 成本大大增加,千年才用一次,而且还是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才一定概率有用。 |
33
fkbd 2015-12-22 12:34:54 +08:00
橡胶和气垫是不能减少多少冲击的(高速中几乎可以忽略),反而是会引起震荡波,让人的内脏受伤。现在汽车采用的都是头部较脆的材质,是因为材料粉碎时能释放掉更多的压力从而保护车内的安全,现在的技术效果其实更好的选择。
|
34
zanpen2000 2015-12-22 13:41:12 +08:00
@Quaintjade 哈哈哈哈,看一次笑一次,哈哈哈哈哈
|
35
revlis7 2015-12-22 13:47:27 +08:00
其实普通的车祸(比如绝大多数的城市道路)并不会引发乘客生命危险,出人命的要么是超速、要么是超载或者就是超大型车辆的事故。
|
37
Daddy 2015-12-22 14:52:46 +08:00
日本车,为什么没人提?
那些爱国车神不是说日本车纸糊的,要买全是钢铁的大众吗? |
38
kozzen 2015-12-22 15:46:07 +08:00
汽车对行人主要的威胁还是撞倒后碾压伤害或撞飞后落地造成的伤害,重点不在撞的那一下。因此这个装置对保护行人的效果不会太明显。
|
39
banewu 2015-12-22 16:51:49 +08:00
并不是所有人手机都用手机壳,你手残有手机壳都没用
|
40
railgun 2015-12-22 20:51:00 +08:00
保险杠就是这个作用啊
|
41
wweir 2015-12-23 00:13:20 +08:00 via Android 1
@railgun 手工点赞。前后保险杠就是留着撞的,严重时候发动机也是干这活的。
左右嘛,加了车完全走样,弊大于利。现在车最脆弱的就是侧面,即使是小碰撞发生在左前门、前轮这个位置,都可能是要命的事 |
44
won 2015-12-23 08:10:35 +08:00 via Android
高端车不就是全身气囊吗,中端车只有前气囊是为了防止主动撞击,高端全身气囊是为了被动撞击,好像 a8 就有
|
45
crazycen 2015-12-23 08:51:50 +08:00 via iPhone
汽车工业都有百年了,这想法百年前估计有人试过!
|
46
lln133208 2015-12-23 09:05:22 +08:00
安全驾驶才是真的,基本上车祸很大部分都是人为因素
|
47
ybh37 2015-12-23 09:07:36 +08:00
如果单纯是保护车漆不被刮的话,参见 SUV 的那种大包围
橡胶可塑性差,安装、维护成本可能会高点吧 |
48
gimp 2015-12-23 09:17:56 +08:00
我小时候也这么想过...
|
49
wheatcuican 2015-12-23 10:11:23 +08:00
@msg7086 这么久都没有回复,看来是真的屏蔽了。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
50
workaholic 2015-12-27 07:33:15 +08:00 via Android
安全措施的最终目的是保护人而不是车,与人直接接触的驾驶舱有气囊,另外,现在汽车很多前后都有吸能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