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tsetien 最近的时间轴更新
chutsetien

chutsetien

V2EX 第 22966 号会员,加入于 2012-07-03 13:34:59 +08:00
今日活跃度排名 685
根据 chutsetien 的设置,主题列表被隐藏
二手交易 相关的信息,包括已关闭的交易,不会被隐藏
chutsetien 最近回复了
@YsHaNg 哈哈哈哈哈哈哈,最近我新学了一个词叫「上巴」……

gnome 是什么垃圾,titlebar 弄得那么高,放几个大按钮在上面,好像生怕荧幕的纵向太长用不完啊似的。

我最近 KDE 都有点讨厌了(也开始大圆角起来),想换 Xfce, 然而试了试 Hsia 的 Xfce 版,又感觉那些五颜六色的 icons 太花哨了,哎,还是摁着 KDE 用吧。
16 分钟前
回复了 yadgen 创建的主题 Ubuntu vmware17 安装 ubuntu22.04.5,最后一步报错
@yadgen 那就不知道了,抱歉~
30 分钟前
回复了 yadgen 创建的主题 Ubuntu vmware17 安装 ubuntu22.04.5,最后一步报错
开网了吗?以及,网络连接稳定吗?我没装过 ubuntu 不过装过其他基于 ubuntu 的版本,如果不给网路连接的话,确实是在差不多最后的地方会报错。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也不记得报的是什么错了。因此仅供参考。
说到界面,Mac OS 那个统一的 Menubar 也在我看来是个十足的反人类的玩意儿。还有就是它家的文字彩现效果,即使如今都是 200% 的缩放了,仍旧是糊(发虚、发毛)得不行。我对此没有研究,但他们说 Linux 和 Mac OS 用的是一致的文字彩现技术,但为什么我在 Linux 下面从来没觉得它糊,Mac OS 就是不行,眼睛就感觉完全无法聚焦,无论看多久都无法适应,这也是让我烦躁到想撞墙的重要原因之一。
@MissAW

> 为什么 macOS 系出 Linux

完全不是这样。

Linux 只是在最初设计时借鉴了 UNIX 的那一套逻辑,人家的每个套件/软体、每一列原始码都是自己写、自己实作的。

顺,我反思了一下,我为什么会觉得自己适用 Linux 的过程更为顺滑,我想大抵是因了……其实 Linux 后来在那么漫长的协作开发的过程中,有太多原 Windows 使用者的加入了,他们可能不知不觉中为 Linux 加入了很多带有 Windows 风味的东西。加之后来微软自己亲自下场为 Linux 贡献原始码,所以尽管它仍旧是一个 UNIX 风格的作业系统,但是 Windows 使用者用起来也没有那么难用。——当然还是说,可能是我 distro 选的好,毕竟 KDE 一般都被人说是 Windows 使用者最好入门的桌面。
@MissAW 不是没有啊,比 Clean My Mac, 不是卖得挺好的,但 Mac OS 那屎一样的档案架构逻辑,我觉得很难有人能够真的研究透该清理些什么,而且清理了估计也和没清一样吧。Linux 和 Windows 你都可以真的去看它的档案架构,然后去欣赏它的逻辑,Mac OS 那是在干什么?就是到处拉屎。——当然了,果粉又说了,你看系统的档案架构干什么~
@MissAW 这我就不知道也不关心了,我对 Mac OS 充满了厌恶,它封闭、做作、规训使用者、使用习惯上处处透着反人类的气息,我只希望它的覆灭。如果真的有什么希望或祈盼的话,那也是希望 Windows 和 Linux 能走向最终的大和谐(目前看来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Windows 开始引入很多 Linux 下的特性和命令列软体,Linux 那边在「侧载」 Windows 软体方面也做得越来越好,实现起来也越来越容易了)。
@MissAW

> 我就得去自行下载库和环境
正常的软体安装包都会自动帮你联网下载并安装缺失的依赖(无论是 VC Redist 那些,还是如今和毒瘤一样的 EdgeWebView ),你这体验是不是…… 第三方 Portable 版软体的受害者。

> 面对 .Net Framework 的时候,我还得去选择安装哪一个。
同上。

> 用了 LTSC 还得去用 DISM++ 优化服务和运行去除一堆不需要或者有隐私问题的东西
Mac OS 下面垃圾的东西更多,只是没有那么多将其研究得透彻的使用者发文总结经验如何进行这些精简。

> 得考虑要不要保留 Defender
保留就是了,考虑这项属于听信了某些民间谣传的迷思。

> 担心安装某个软件会不会导致安了一堆软件
这属于个人遇软不淑了。

> 听说 Windows 需要去清理系统否则会越来越慢
谣传,在 SSD 上不会受此影响,此外,Windows / Linux 起码还可以清理,有的是人给做清理用的软体/指令码等等,对于有洁癖的人来说还能够满足,Mac OS 那如垃圾堆一般的档案结构恐怕都没人能搞清楚怎么清理吧。
@MissAW 说到适应,我个人的感觉是,用 Linux 的时候,基本上是可以自己慢慢上手的(当然也可能是现代的 distros 都做得很好了,可能远古时期的会很难吧,或者我的 distro 选的好——我一直在用 KDE neon, 一个连 KDE 自家的软体都没装完整但底层该有的都有的很干净的 distro, 非常适合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上面安装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用一上来就卸载一堆——很多所谓的「使用者有好」的 Linux distros 那是真的生怕使用者不知道 Linux 上也是有各种软体的,那叫是一堆一堆地直接预设往里堆啊),用着用着就会用了,没有很强的学习曲线。

记得唯独没有 ren 让我一开始比较不适应,如果要远程重新命名一个档案的话,你还得把路径输全,也即必须写成 `mv /a/b/c/123.txt /a/b/c/456.txt`, 不过我马上就手搓了一个模拟 DOS 下的 ren 的命令,然后就可以愉快地 `ren /a/b/c/123.txt 456.txt` 了——这是我记忆中在进入 Linux 环境时最大的一点不适应,之后一切都很顺利。

True, Linux 下没法 for /f "tokens= delims=" 来一下子呈表格式地扩展变数——但是如今但凡遇到有这种需求的时候,我只要交给 AI 就好了……( DOS 下的 for /f 实在是太好用了哈哈)是的,Linux 下有 $@ 这种 pseudo array 但用起来感觉跟 for /f 完全不是一回事,for /f 是根据你的规则去处理原始资料并产生一系列有内容的变数,$@ 则是用来接收不确定个数的变数——这当然只是我作为一个小白的理解。

在逐渐瞭解 Linux 的过程中,我的感觉就好像在会了英语之后再学德语一样,在入门的水准上会给你一种「不一样,但又有些类似」的亲切感,复杂了之后当然可能会变得深奥难懂起来,但是入门还是很顺畅无痛的。

而每次使用 Mac OS……我都难以撑过用上半天而不撞墙,那感觉就像一个会英语的人去学法语,刚开始学发音就会骂娘:这他妈都是什么!反正我跟 Mac OS 是……完全不对付,一直永远是超级敌对的那种心态。
@MissAW 很多软体只有 Windows 上有啊,有的在 Linux 上得透过 snap (实际上是 wine 包起来的), 版本号还常常跟不上(比如 Notepad++, 这个对我来说是刚需,因为它支援 macros, 除了它之外还支援 macros 的文本编辑器就要到 vim 之类的了,学习曲线骤然陡峭,而且我在 Notepad++ 上攒了 100 多个 macros, 也不好迁移),有的就……超出了我能实现的水准了,就比如我用 qaac 压码音讯档,但想要在 Linux 上搞定 qaac, 我看到有人做到了,但读了读说明就……还是算了。(是的,有很多命令列软体反而是仅在 Windows 下面有,呵呵……)

Linux 有它的很多优点,就比如,如果使用 Tor Browser 的话,无论如何就是感觉在 Linux 下会连接以及访问得快很多,Windows 下用 Tor Browser 实在是慢,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或者 exiftool, Linux 下用就是肉眼可见地比 Windows 下快、数、倍。但 Windows 也有它的很多优点,比如很多有且只有在 Windows 上能用的软体。加之我的母语其实是 MS-DOS / Windows Batch (1990 年代开始使用电脑的人), 因此很多时候最习惯的还是写 batch 档,一些简单的 bash 我能自己写,复杂的就只有写好了 batch 档以后让 AI 帮我翻译了 ;)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107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11ms · UTC 18:39 · PVG 02:39 · LAX 11:39 · JFK 14:39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