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从不平静
新的浪潮汹涌澎湃
据 IDC 预测,从 2018 到 2023 五年内创建的应用数量高达 5 亿,等同于过去 40 年内创建的应用总数,而这些应用产生的数据量每 18 个月就会翻一倍。
据 IDC 预测,2025 年,三分之二的企业将会每天都发布软件版本,通过敏捷的开发能力来实现创新与交付,以形成差异化的市场竞争力。
还有好多好多浪,等等。
在这样的技术浪潮下,传统应用的架构和开发模式:
耦合度大、部署周期长、开发运维割裂等问题,不仅阻碍了业务迭代,还限制了企业的应用创新。
浪潮再汹涌,前路再艰难,
总有人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星辰大海的征途,永远不缺勇敢者,
然而,他们的境遇都各不相同。
有的, 乘风踏浪,一路扬帆。
有的,风雨飘摇,步履维艰。
据 IDC 推断,到 2022 年 75% 的全球化企业将在生产中使用云原生的容器化应用,60% 的中国 500 强企业将投资云原生应用和平台的自动化、编排和开发生命周期管理。
「 DaoCloud 道客」为企业提供云原生产品解决方案,涉及到很多模块和能力,为打造开放、敏捷、弹性的云操作系统,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DCE — DaoCloud Enterprise (企业级容器云平台)
为多样化的业务负载提供稳定、高效的运行环境,在支撑微服务应用、数据中间件、大数据系统、人工智能计算等场景均得到充分验证。提供企业需要的容器运行时、网络、存储、监控、镜像仓库、负载均衡、身份验证和运维管理等产品模块,这些组件经过全面的测试,兼容裸金属环境、x86/ARM 架构体系及混合云。
基于 DCE 独有的自动扩缩容策略,全面提高了业务的连续性、稳定性;基于独有的多 CNI 适配能力,为容器提供动态、静态 IP 网络解决容器监管难题;内置的日志及监控告警模块 insight ,提升日常问题定位及排错效率,对接即时通讯系统实时掌控系统运行状态,将风险提前规避。
DSP — DaoCloud Service Platform (多云服务管理平台)
用简洁高效的方式满足用户对混合云场景下的多集群资源统一管理、多云应用一键发布与维护、数据服务标准化等多方面的需求。配合强大的多租户功能,平台在简化多云应用运维过程的同时,也为应用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效的环境隔离。通过多云管理平台 DSP ,将多套容器云平台进行统一纳管,并下沉到基础设施层,为未来做灾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
DMP — DaoCloud Microservices Platform (应用现代化平台)
在企业异构、多云环境的基础上,构建统一的 PaaS 自服务门户,帮助企业高效整合 IT 能力,提升 IT 服务交付效率。DMP 提供统一的管理界面,从应用、服务和服务实例三个视角,聚合来自各业务的微服务数据,帮助用户统一配置管理,流程化编辑服务运行,对网关进行路由转发,采用多报表链路追踪和自定义告警规则,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服务,准确定位服务运行状态,保障服务的正常运行能力。
搭建云原生平台,非一日之功,但是收益匪浅。从传统单体架构转型为云原生架构,未来建设多云、灾备、蓝绿环境,就会便捷快速很多。
云原生技术支持下的 IT 新架构,具备了业务应用的快速开发、持续迭代、灵活部署等能力;其次,面向未来互联网潮汐式应用时, 新的 IT 架构将满足基础资源、应用处理的弹性伸缩、横向并行扩展等要求 ,提升 IT 技术管理能力,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应用高效治理。
另外,打通了业务、开发、运维、交付关键流程,构建及发版效率提升 80 % 以上,服务 SLA 保障提升至 99.99 % ,监控及问题定位能效提升至 90 % ,在满足行业监管的同时,提高了企业在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引领数字化转型赛道。
运维更高效
一次配置,运行所有( Configure Once ,Run Anything )。一旦配置好标准的容器运行时环境,服务器就可以运行任何容器,消除了开发、测试、生产环境的不一致性,这使得运维人员的工作变得更高效、一致、可复制。
开发更敏捷
一次构建,到处运行( Build Once ,Run Anything )。容器意味着环境隔离和可重复性,开发人员只需要为应用创建一个运行环境,并将其打包成容器便可在各种部署环境上运行,并与它所在的宿主机环境隔离。
加速业务迭代
提高问题定位能力
提高业务的连续性
「 DaoCloud 道客」云原生领域的创新领导者,成立于 2014 年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致力于打造开放的云原生操作系统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产品能力覆盖云原生应用的开发、交付、运维全生命周期,并提供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多种交付方式。成立迄今,公司已在金融科技、先进制造、智能汽车、零售网点、城市大脑等多个领域深耕,标杆客户包括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上汽集团、东风汽车、海尔集团、屈臣氏、金拱门(麦当劳)等。目前,公司已完成了 D 轮超亿元融资,被誉为科技领域准独角兽企业。公司在北京、武汉、深圳、成都设立多家分公司及合资公司,总员工人数超过 350 人,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和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并入选了科创板培育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