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AmItheRobot
V2EX  ›  自言自语

为什么互联网上很多人,很确定的相信自己一定正确理解了对方的意思?

  •  
  •   AmItheRobot · 2019-11-11 14:34:36 +08:00 · 313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841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为什么互联网上很多人,很确定的相信自己一定正确理解了对方的意思,并且对方就是像自己所理解的那样蠢,而不是去想一想另一种可能性,就是你们俩之间发生了沟通误会和误解,都并没有真正理解对方在表达什么,转而去澄清沟通当中的误解和歧义。

    举一个例子,我曾经玩一款游戏,叫帝国时代 2。刚买游戏没几天,玩的过程当中,会同时看网上一些经验分享和数据资料,然后其中有一个人写的经验分享当中,有一段话,我读着有点不太理解。大概意思就是说:甲种族的“X 科技”使它具有了这样这样的优势,然后它的兵营当中的“兵种 Y”具有那样那样的作用。我读完后,就有点摸不着头脑,因为我自己玩的游戏当中,我仔细看了,甲种族是没有这个“科技 X”和“兵种 Y”的,等于说和他说的对不上号。然后游戏这个圈子是特别喜欢用各种俗语的,圈外人是听不懂的。所以我在想,这个 X 科技和兵种 Y,是不是也是俗名呢?我就在帖子底下的回复当中,问这两个具体指什么?我在游戏当中没看到啊?
    那个楼主就回复我说,你去安装游戏就知道了,云玩家还废这么多话。

    ——这是一个很小的事情啊,平心而论,他说的话也不是攻击性很强,比微博上的很多难听话好听多了(比如看看把雪梨逼自杀的那些网络霸陵的话),但是呢,小事情也可以反映大道理,它讲的就是人和人之间的误会,以及这种“预先假设自己一定正确理解了对方,并基于这种理解向对方展开攻击 /嘲讽 /反驳”的沟通现象。

    这件事情后来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为什么我在游戏中看不到这两个图标?因为我作为才买这游戏没几天的人,正在打的是战役,而且是原版游戏的战役(游戏都会有原版和资料片之分嘛),而他说的这些内容,是在资料片当中才增加的,而且他主要玩的是联机对战。所以你从这个小例子当中发现一个人性规律了吗?因为他玩的是对战,而且他玩过资料片,所以他在理解别人的话时,他会自动套用到他熟悉的那个情景上下文当中,他认为我说的也一定是对战,也一定是含有资料片的,然而那么大个图标在游戏中,我却看不到,说明什么呢?说明我肯定是没有安装游戏的,我一定是云玩家、嘴炮玩家。从我这边来讲,我也是以我的情景去套用他说的话的,因为我打的是原版战役,所以我认为他分享的经验,也一定也适用于原版战役。

    从这么一个小小的例子就能看出,人和人沟通,其实不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和容易的,其实是挺困难的,这就是传播学上一本著名的书的书名,所隐喻的:《交流的无奈》。沟通当中其实是充满着无奈和错位,擦肩而过和各种不理解的,所以我们才需要不断的去澄清,这个过程当中,大家都一定要互相有宽容度和耐心,但现在网上的一些人,是很没有耐心的。你说一句话,我就认为我理解的这个意思,100%就是你表达的那个意思,并且这个意思就是很愚蠢、很傻叉的,于是我就开始对你进行赤裸的攻击,或者含蓄的嘲讽,或者机关枪似的反驳。他没有给后续的澄清,留一点点的空间。
    8 条回复    2020-04-03 14:18:13 +08:00
    shendaowu
        1
    shendaowu  
       2019-11-27 15:53:24 +08:00
    它(利己主义偏向)是指人们有居功自赏而避免对失败负责的倾向,具体到归因问题上就是,人们倾向于把积极的行为结果(成功)归因于个人因素,而把消极的行为结果(失败)归因于环境因素。
    《归因理论极其应用》 52 页。

    这本书对利己主义偏向的评价我感觉不太好,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

    在塞利格曼的习得性乐观理论中,乐观者使用适应性的因果归因来解释消极精力或事件。用专业术语来说,在回答“为什么那件坏事发生在我身上”时,乐观者对于类似的失败事件做外部的、可变的和局部的归因,而悲观者则对失败做内部的、稳定的和全局的归因。简单来说,乐观者对坏事的解释方式是:( 1 )指责他人和环境在产生糟糕结果中所起得作用(外部归因),( 2 )把坏事解释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可变归因),( 3 )把坏的结果限制在某个别领域而不是其他方面(局部归因)。
    《积极心理学:探索人类优势的科学与实践》 166 页。

    我感觉这个习得性乐观跟上面的利己主义偏向基本上就是一个东西,但是从名字看这本书对这个东西的评价就很好。这本书后面也确实列出了很多习得性乐观的好处。

    其实我觉得在你提的那件关于误解兵种的例子中你也是有一定责任的,就是可能是你也没有表达清晰。从对方的角度来看,没准他根本就没玩过战役,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有战役。或者他之前确实被云玩家搞得很烦过,所以才不想在你身上浪费时间。所以可能不只是你两个人的原因,还可能有其他人的原因。甚至可能有更深层的原因。当然 i 你的责任应该是比较小的。我感觉大部分人分对错好像都是全对全错,其实我觉得部分负责才是常态。不知道是不是人脑里根本就没有处理部分负责的“硬件”。

    这里我有个不成熟的观点,就是你可能觉得分出绝对的对错或者正义是最好的目标。但是对方的目标可能只是使用一定的,比较少的认知资源就把事办了。你可能是要通过一个明确的消耗大量资源的算法获得百分之百正确的结果,但是对方只是想通过一个模糊算法用比较少的资源获得 99.99% 正确的结果。与前一句类似的东西我好像是在《专家系统:原理与编程》里看到的。每件事都消耗宝贵的理性资源来分出个对错我觉得效率有点太低了。另外看你将这件事写成这么长的一篇文章来看你肯定被这件事烦得够呛吧?这不只是效率低的问题了。

    我之前在知乎问的一个问题:
    问题:相比于习得性乐观和悲观解释风格,无偏的归因效果如何?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5579389
    不点开也没什么大损失。其实要点只有一个,就是某人回答的一句话:“前两者(习得性乐观和悲观解释风格)是感性思维,后者(无偏的归因)是理性思维。”我前面说的消耗理性资源就是从这来的。

    昨天还是今天在豆瓣上看到一本书,我没看过,只看了介绍。可能是那本书部分启发了我的这个回复吧。书名是《直觉思维:如何构建你的快速决策系统》。对你也许有帮助。

    总而言之,遇到这种情况使用迅速平息自己情绪的方法就行了。比较缺德的可以直接在心里认定这个人有毛病。比较善良的就是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就像我上面说的那样,就是他没玩过战役那些。没有必要上升到这个社会怎样怎样的高度。我相信这个社会在任何时候都是好坏都有的,但是人的注意力好像会本能地被坏的部分吸引。像我这种嫌麻烦的人的话选择尽量减少交流也不错。我经常在点击回复按钮之前思考要不要发出去,如果感觉不对的话我就把我写的内容集中到一个文本文件里放着。感觉不对主要就是容易被反驳,被骂这种。自我感觉对维持自己的信念的稳定效果不错。有时候我写的就是反驳别人的,目的是维护自己的信念,这些东西写完就能起到强化自己信念的作用。这个是受林肯烧骂人的信的启发。我也会修改自己的信念,只不过我一般是靠书修改信念,网上的东西就算很有煽动性我也会很怀疑。

    最后如果楼主看到了的话请楼主回复一下你看了我上面写的东西有没有感觉好一点。因为我好像被降权了,所以楼主可能收不到提醒。我写这么多主要就是为了知道我忽悠人的能力到底有多高。另外欢迎讨论,我写得很可能不够清晰,也很可能有错误的地方。
    AmItheRobot
        2
    AmItheRobot  
    OP
       2020-01-02 05:29:53 +08:00
    @shendaowu #1 没想到收到这么认真和长的回复,非常感谢!因为这个账号有一个月没登录了,如果让你觉得“花时间写了这么多,连个回复都没有,太心凉了”,也很抱歉。其实我这几年已经基本放弃在网上交流了,因为感觉舆论坏境很差,太多的喷杠怼嘲,很难遇到能交流、能对话 的人。所以你的回复,更让我感觉很意外、很“珍稀动物”、也很感激,不论是理性的道理受教层面,还是愿意花这么多时间打字去开导一个陌生人这个善意的层面,都很感激。

    我写这个帖子的时候,确实烦的够呛,倒并不是单单因为这件事,而是因为包括这件事在内的、长达几年的很多琐碎小事,被伤过很多次,我甚至几年前就给自己写了个脚本,用浏览器访问所有网页时,上方都会加个横幅,[如图]( https://pic.downk.cc/item/5e0d0e8476085c3289507622.png),相当于座右铭,提醒自己不要参与网络讨论(以及分享东西或者开源作品之类)。唯一例外是发求助帖或提问帖。你提到的“我经常在点击回复按钮之前思考要不要发出去,如果感觉不对的话我就把我写的内容集中到一个文本文件里放着”,我也会这样!不过我更严重一点:不仅仅 感觉不对时 不会发,而是总是不会发(这个帖子算是极少数例外)。这种做法确实冷漠,但只是被 网上言论伤过太多次后的过度自我保护吧。

    你提到的认知资源和效率的解释,非常有趣,我之前没从这个角度想过,感觉有道理的。思考是件很累的事,可能工作一天回家,大家已经很疲惫了,上网就想休息放松,不想动脑子,所以选择最便宜最简单的归因,确实更有效率,也是人之常情。讲真,这种解释确实能让我释怀,所以你“忽悠”成功了哈哈。谢谢谢谢。
    AmItheRobot
        3
    AmItheRobot  
    OP
       2020-01-02 05:31:32 +08:00
    @shendaowu #1 还有对了,你没有降权,有提醒。
    shendaowu
        4
    shendaowu  
       2020-01-05 11:51:57 +08:00
    说实话我在使用互联网的早期的时候经历过一段很不文明的时期。刚开始我算是比较害羞和礼貌的,被喷的次数多了我就被喷子同化了。“从恶如崩,从善如登”嘛。那段时期我基本就是按直觉来行事的,而且自我感觉良好。后来我也不太明白具体的契机是什么,反正最终的结果是我对宗教感兴趣了。然后宗教的平静和善等概念打动了我,我打算践行。我现在没有正式信仰任何一个宗教,不过我觉得我将来如果遇到合适的道教宗派可能会正式信仰道教。

    收回前面的那个关于《直觉思维》的话。这本书对于你的情况可能有点帮助,但是帮助应该不大。我对这书挺感兴趣所以我看完了。

    我觉得你应该是比较敏感的人吧?看你之前的回复你在其他地方好像也挺敏感?有兴趣的话推荐你用《高敏感是种天赋》里的测试明确一下,测试在书结尾的地方。我用《高敏感是种天赋》里的那个测试测过两次,分数分别是 101 和 97。我应该是高敏感的人。如果你是高敏感的人的话这书也许会帮到你,之前我没想到这本书。我好像只看了这书的一小部分。刚才在豆瓣上搜了一下,关于“高敏感”的书好像还不止一本。

    我曾经设想过做一个社区,初期可能用豆瓣私密小组群就行,目的就是集结敏感的用户做一个温暖的社区。你有兴趣加入吗?跟你聊这些让我突然想起来之前的那个梦想了。不过我觉得你最好还是不要同意比较好,我后来(我这个回复不是一次写完的,磨蹭了很久)对这个梦想又没那么大兴趣了,感觉没什么太大意义。不过你要是感觉这个目标很诱人,想花费心思建设它的话我倒是想搭便车享受一下这种社区。后来我对这个的态度又反复了几次。不要怕拒绝我伤我的心,这种程度的拒绝对我来说还可以接受。
    lcandy
        5
    lcandy  
       2020-03-28 16:06:25 +08:00
    @shendaowu #4 有兴趣邀请我么
    shendaowu
        6
    shendaowu  
       2020-03-29 11:02:06 +08:00
    @lcandy #5

    base64 编码:
    5YWI5Yqg5oiRIFFRIOWPt+WQp++8mjc3ODI1Mjg0NeOAguS9oOimgeaYr+ayoeaciSBRUSDlj7fnmoTor53lj6/ku6XlkJEgNzc4MjUyODQ1QHFxLmNvbSDlj5HnlLXlrZDpgq7ku7bjgII=

    推荐在这个网站解码: http://tool.chinaz.com/Tools/Base64.aspx
    在不同的网站解码可能会出现乱码。
    AmItheRobot
        7
    AmItheRobot  
    OP
       2020-04-02 12:22:39 +08:00
    @shendaowu #6 啊,不好意思,当时看完你回复后,想回复的话比较多,就打算晚一点到电脑上再回复,后来就忘了这茬……

    抱团取暖需要的是慈悲(姑且不用善良这个词,慈悲就是“不忍”,能够体谅别人的难处)、同理心强的人群,但我自己的经验:敏感并不等于慈悲和同理心强。

    神经症患者就算不能完全和敏感划等号,但敏感的人在其中占的比例也应该很高,我读大学时就患有神经症,后来前几年发展成抑郁症,曾经在最痛苦的那几年,在有个论坛叫阳光心理论坛(现在这论坛已经没了)上,发过帖子讲述自己的情况,求助过。这种专门的心理病症患者社区,我觉得相对来说,大家应该都更加能互相理解和体谅,不太会出现互联网常见的攻击、喷杠怼嘲的恶性讨论情况。也确实,下面 90%的回复都很温暖,但确实也出现了攻击性的言论,虽然是极少部分,但攻击力很强,过了这些年让我仍然印象深刻。

    我把我最不堪、最隐私、藏在心里最深处的东西,写成文字,放在论坛请求帮助,这是托付了最大的信任,但换来的是在这个病友社区,有同样的病友用我分享的这些我内心“最私密”的东西,来攻击我。因为最私密,所以攻击力最大。因为它用的素材和内容离我最近(不是泛泛而谈的国骂),可能不带一个脏字的,让我心如刀割。而这种事情我经历过不止一次

    这些不止一次的事情,大概也是后来我对人性看法扭转的原因之一。很早很早以前,大概大学毕业之前吧,我也是相信“人性本善”、世上还是好人多的(当然人是不能按照好人坏人这么分的,这里是从俗泛指)。但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相信人性本善,在现实中一定会常常失望乃至痛苦。后来我就相信人性本恶了。相信性恶论不等于自己就变恶了,自己还是那个自己,只不过这样就能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了。相信人性本恶,对别人就会不再有期望和要求,别人降低到什么程度都不会让自己惊讶,对别人的恶言恶性宽容度就高了。以前抱持性善论,看到别人做了恶行说了恶言,心理活动是“他怎么能那样呢,真让人生气”,但现在相信性恶论,再看到同样事情,就很释然了“人性本就如此,他这样做也很正常”,心理不再会有波澜,很多事情都不再像以前一样会“气到”自己。这大概也是广义的阿 Q 精神和心理防御机制吧

    ……啊,扯远了,总之就是,互联网“抱团取暖”类的社区,年轻的时候加过不少,像豆瓣的“INFP 的淡色彼岸”小组,但现在不太感兴趣了…
    shendaowu
        8
    shendaowu  
       2020-04-03 14:18:13 +08:00
    @AmItheRobot
    我想的是敏感的人可能更需要一个温暖的社区,毕竟敏感的人被伤害的次数的多了可能就不愿交流了。应该是我没表达清楚。我想做的也包括教育和改善敏感的人。不过你说的东西确实提醒我了,我之前不知道也没想过你说的温暖的社区中也会存在伤害的问题。有个问题我想问一下,希望你能回答一下。你说的那种温暖的社区中的伤害现象你向管理员反映过吗?如果反映过那些管理员是如何处理的?看了你写的东西我还是不死心,还是有建个温暖的社区的欲望,可能这就是所谓的无知者无畏和无知带来的自信吧。

    关于把人看成是什么样的我还是很重视的。我对人的看法类似所有人经过合适的经历都可以成仙成圣成佛这种。修炼应该是最主要的方法。至于普通人的现状(对比成仙成圣成佛的希望),我觉得那基本上就是一种混沌。混沌的原因之一就是普通人(基本上也包括现在的我)不同的目标相互增强或削弱,一个目标破坏或干扰了另外一个目标,我觉得这就是所谓多欲的烦恼。我比较相信自己看待其他人的方式会冥冥之中影响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毕竟自己也是人类之一。有点类似相由心生吧。

    我觉得可能所有所谓恶意如果刨根问底地问下去其原因是什么,最后可能都是一些算不上罪大恶极的目标和原因。当然我不是在说所谓的恶人是无罪的。我相信惩罚所谓的恶人是为了防止恶事变得更多,而不是因为所谓的恶人本质很坏之类的。可能听起来像耶稣屌(跟圣母婊同意和押韵,我之前在网上特地查了男圣母婊叫什么,结果找到了这个),不过我的观点我觉得都是有比较严谨的证据支持的。不过那些证据太琐碎,我也不太确定,我就不说了。论证观点太麻烦太累了,表达观点相对容易一些。

    不知道我上面写的东西有没有伤到你,由于我现在与之前相比不那么敏感了,所以没法推己及人。其实我还有一些想说的,不过看了你上个回复我感觉可能会伤到你所以我有点不敢说。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1402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22ms · UTC 17:34 · PVG 01:34 · LAX 09:34 · JFK 12:34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