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几个科普、引导类型的章节看得挺投入,慢慢的到中期就开始有点吃力,有的名词要翻到前面的章节去再理解下,甚至有的就看不懂了,而且只要一两天不看感觉就没了,就觉得很陌生,必须得翻到前面的章节找找感觉,对此各位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还是说先硬着头皮看下去,然后反复的理解呢?
1
HLT 2017-04-17 16:17:11 +08:00
说明没有很好的消化
|
5
sun1991 2017-04-17 16:26:43 +08:00
换本讲同样技术的书看, 有时候真的不是你的问题 - -
|
11
coderluan 2017-04-17 18:01:52 +08:00
如果书看就能懂,那样书呆子就全是天才了,有很多书是得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和思考才能读懂的,不过《编码》那本书不至于吧,挺深入浅出的,楼主不是科班出身?
|
12
muziki 2017-04-17 18:22:00 +08:00
code 不是入门普及书么?从第七章开始看就可以了,注意筛选章节,有些章废话多。
外文书内容是好,但是作者普遍跑火车比较厉害,本来核心内容半本书就能讲完,偏偏动辄 5 , 600 页。 看得时候最好有个笔记和归纳,要不然会在废话中迷失 |
13
wenmingvs 2017-04-17 18:57:59 +08:00 via iPhone 4
一本书之所以你看不懂,几乎百分之九十是因为看懂它的前提你不具备,比如你必须先懂 A 、 B 、 C 三个东西,然后你才能看懂这本书。
要做到上述这点,绘出知识网络图十分关键。 通常可以通过综述性的论文、特定领域的科普文章和书籍、网络上有关本领域的导论性教学视频、本领域内大牛的讲演、文章、访谈、经典教材的前言(序 /第一章)等获取到足够的信息,绘出知识网络图。 有了知识网络图,你就有了一个学习攻略,你可以把知识网络图想象成是一张地图,学习攻略就是旅游攻略,学习的过程就是旅游的过程。 攻略出来了,你就可以制订一个可行的学习计划:先学 A 、再学 B 、之后了解 C 和 D ,最后就能弄懂 E 了…… 计划出来了,剩余的就是行动。 把学习前的障碍给清除掉之后,再读那些原本”很难的”“看不懂看不明白”的书,一切就水到渠成。 上面是理想情况,如果你在学习攻略的第一步第二步就受挫,那你可能就得重新评估达到预先学习目标所必须付出的成本(包括时间、精力和金钱),必要时调整甚至放弃它,另走它路。 知道何时应该放弃并敢于放弃,也需要智慧和勇气。 |
14
wenmingvs 2017-04-17 18:59:36 +08:00 via iPhone
这段话是我摘自知乎的,我觉得非常有道理,送给楼主一起共勉吧
|
18
wheeler 2017-04-17 21:14:19 +08:00
《编码》这本书 **个人** 觉得是有点过誉的书了。说它科普嘛,到了后面确实有点脱节,(在知乎你说《编码》这本书看不懂,会被鄙视的)但如果认真看过数字逻辑设计之类的书的话,这本书就又显得鸡肋了,所以我对科普类的书持谨慎态度,还不如找本教材认真看。
|
19
linhua 2017-04-17 21:14:58 +08:00 1
记忆的 组块化( chunking ) 模型
人的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容量 大致为 4 个 “前面的几个科普、引导类型的章节看得挺投入” 这说明 这些章节没有引入很多新的概念(不超过 4 个),且与已有经验,记忆吻合。 “慢慢的到中期就开始有点吃力,有的名词要翻到前面的章节去再理解下,甚至有的就看不懂了,” 这说明 由于没有把 以前的概念 编码(理解)放入 长期记忆中, 在工作记忆中的 概念的数量 超过 4 个, 因此需要 来回 释放工作记忆空间,和加载以前的概念 到工作记忆空间中。 理想情况是 以前的概念可以直接从 长期记忆中提取出来到工作记忆中, 不需要通过 视觉刺激 进入 工作记忆中。 “而且只要一两天不看感觉就没了,就觉得很陌生,必须得翻到前面的章节找找感觉,” 这符合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因此需要 间隔重复 来巩固记忆。 因此每天晚上 /早上需要快速复习一下, 如果 自主能力差,可 配合使用 Anki 等 间隔重复 记忆软件 进行复习。 “对此各位有什么解决办法吗?还是说先硬着头皮看下去,然后反复的理解呢?” 有两种模式,一是 强行记忆,但这种对于 理解 没什么帮助,不能举一反三。 而后 逐渐把 记忆的组块 连接起来(理解),不推荐, 这种主要应该是 记忆一些事实性材料 另一种就是 在理解一点的基础上 加深难度, 继续看下去, 保证 没被理解的 知识点 不超过 4 个。 因为如果以后的 某个 知识点(组块) 依赖于 这 4 个知识点(或其中的几个),那你 就不能理解这个知识点。 |
20
Chalice 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