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有朋友买了国外大学的 edu 邮箱,用来刷各种羊毛。我无聊一起看了一下,基本看懂了里面的逻辑。大致有几种:
( 1 )美国正规学校的校友邮箱。通过社工方法取得毕业生资料来申请邮箱。这种只要没有被毕业生本人发现和投诉,应该可以长期使用。
( 2 )美国正规学校(一般为社区学院、在线教学之类的低门槛学校)的新生邮箱。使用真实或者编造的个人资料来申请入学,取得邮箱。这种如果不真实入学,或者长时间没有学分记录的话,邮箱保留个一年半载就会被学校删除。
( 3 )其他国家(亚非拉之类)虚构学校的邮箱。利用有些国家注册 edu.xx 国别域名无审核或审核门槛低的情况,注册 edu.xx 的域名。虚构一个不存在的学校,或者通过反向代理等造假手段依附在一个真实的学校上。邮箱服务挂靠在 Google 或微软托管。欺骗邮箱托管服务商,取得面向学校的优惠配额。这种识别方法也比较简单,查查学校的官网、看看域名的 whois 信息即可发现端倪。这种能不能长期使用,全凭运营者的心情,以及托管服务商的觉察能力。
可见,无论哪一种,都存在违法嫌疑,特别是在现在各国都主推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大背景下。做这一行的“技术含量”主要集中在社工个人资料、虚构个人资料、欺骗邮箱托管服务商等方面。该不该用、敢不敢用,见仁见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