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看法:
敏捷估计的方法,看起来罗里吧嗦的,有不少花样在里面。其原因就是想要有意避开具体时间,搞相对时间,搞点数,显得具体时间是洪水猛兽一样。
搞这些点数的,都无法回避一个问题,“纠结于点数 1 到底代表多长时间,是资深开发人员的一天,还是新手的一天”。也无法回避另外一个问题,“你到底要花多少天做完”?
估时对项目非常重要,而凡是重要的,你要避开,就必然看着遮掩。
我看大可不必。
其实大部分项目的大部分工作稍加分解,都是可以估时的,少量不能一次估时的,也可以设计,分解后估时。
直接估计时间就好。这方面也有系统的方法,就是 WBS 。
设置一个时间界限,做得完的就好,做不完的,就分解,分解不了就提交系统设计人员来,他们设计后在做 WBS 。
1
CEBBCAT 2022-11-01 11:24:12 +08:00
感谢分享,我常常估计不准工作需要的工时。
|
2
1000copy OP @CEBBCAT 这其实是一个团队估计的问题。团队和个人是有差别的。类似这样的:
1. 每一个元件都不可靠,那么搭出来的系统是否可靠?可以。三极管与非门等都不可靠,各种收音机,各种电器的存在就是证明。冯诺依曼理论上证明过这一点。《概率逻辑与从不可靠组件合成可靠有机体》 2. 每一个颗粒都是无序的乱跑,但是作为整体是否有规律可循?可以。分子的布朗运动 vs.热力学三定律。 每一个团队分子估计时间都不可靠,是否可以给出整体可靠的估计?可以。自顶向下逐步求精。 依靠项目组织能力,作为冗余来补足个体估时的误差,逐步求精,在整体上降低误差到可靠的范围,有可能给出可靠估计。 |
3
wenzhoou 2022-11-02 07:45:47 +08:00 via Android
楼上举的两个例子和楼上的结论刚好矛盾。
这两个例子中,从无序到有序靠的不是组织能力。靠的是量变引起质变。 而这个量变和质变的分界点是很大一个数量级。 跟你的冗余啊,误差啊,可靠范围啊,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啊。 |
4
BugCry 2022-11-02 09:13:48 +08:00
花里胡哨的,我选择直接乘以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