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留原文链接xjchenhao,谢谢!
题图:科学管理之父——弗里·温斯洛·泰勒
管理学|破局而出的智慧
- 管理学是一种 “ 破局 ” 的智慧。
- 每个人都困在一个“局”里,人生就是一连串“破局”的过程。管理学的目标就是让你“破局而出”。
资源关系|到底什么是“局”
- 破局,本质上就是调整资源的性质,变换资源和你的关系,让你能够走得通。
- 三种思路
- 寻找那些先前没有进入你视野的资源,我把它叫做“无关资源”,然后通过正负资源和无关资源的整合、加减,就可以完成对负资源的转化,给自己找到路。
- 对 “ 资源 ” 进行重新定义,找到新的出路。
- 重新定义自我,敢于把自己碎掉。
科学管理|伟大的效率破局
- 管理学的核心
- 把要管理的事情按照作业链条分成若干个程序上的细节;
- 把每一个细节的效率提到最高
- 每一个管理者都需要寻求一种效率上的平衡,就是来自人心的效率和来自于外部强制力的效率之间的平衡。
识别机会窗口|借势破局
- 能做大事的人和成功的企业都不会只靠自己的蛮力,而都善于借助外部的力量。
- 沃尔玛借助微信技术先进入了镇一级的市场,把黄金位置都占了,后面的人基本也就没有机会了,这个叫做“先动者优势”。
- 如何把握趋势,关键在四个词:审视、准备、辨识和行动。
- 先审视局势,然后做准备,辨识“机会窗口”,最后再行动。
- 这有点像鱼鹰抓鱼,要抓到最佳的时机,讲求的是准和快。前面都先蓄积力量,然后静静地等待,在最好的时点上出手,抓住机会、有效切入,最后取得成功。
涟漪效应|破不了的局
- 有些局是很难破掉的,特别是,自己给自己做的局。
- 管理就是个力气活。管理工作,本质上就是要不断地破局,你要防止上一个阶段自己的招法,给下个阶段的自己留下一个新困局。
- 比如“涟漪效应”——关系的局
- 中国人的社会关系,就是这样一圈圈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的。所以,这种现象就叫 “ 涟漪效应 ” 。
- 会导致两个现象
- 上级对下属的评价会因为是不是亲信而有所区分。就像我们常常说的: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不行,行也不行。为什么评价会差异化?就是因为亲疏不同;
- 在用人和分配资源上,信得过的人和信不过的人在机会和待遇上是不一样的。亲信通常会被分配到更多、更好的资源。
- 要识别和防止出现三种非常有害的亲信。
- 叫做“应声虫”下属。这种下属会不断去揣摩上意,然后事事呼应你,你稍稍有点想法,他马上就歌功颂德,让你感觉自己很了不起。
- 叫做“隔离者”下属。他会有意让你脱离群众,把你和下面的真相隔离开。你只能听到那些对他有利的信息,而所有对他不利的东西,他都不希望传到你的耳朵里,也就是说,你能得到的信息是被他过滤过的。
- 叫做“夺权者”下属。这样的下属,目标是夺权,他看着是在执行你的命令,但暗中却在培养自己的亲信,一方面讨好你,一方面在拉拢别人,然后等待时机、夺取权力。
- 解决办法:尽量树立 “ 业绩文化 ” ,来对冲掉 “ 关系文化 ” 。
- 如何彻底突破这个困局,在当前中国社会环境下,难以破解。
模块复盘
- 我们为什么需要管理学?德鲁克说,就是因为我们需要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并且要把事情做对。所以,管理学是一个分析、权衡和决策的学问,分析、权衡和选择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破局而出。
- 第二节课里面,我用人和资源的关系来定义中国人所谓的“局”,并且与大家分享了三种破局的方法。破局,其实就是解决问题。课程里面隐含了一个重要的概念:目标。没有目标,其实就没有管理学存在的意义。有时会被问题所困,因为不知道你想要什么,也就不知道该怎样找寻方法。所以,要想有效地使用管理学的智慧,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目标。
- 第三节课,我讲了科学管理的逻辑。科学管理的早期就是机器管理人、或者说是生产线管理人,其实后来就是制度管理的逻辑。在我看来,管理制度,就是软性的生产线。很多人现在讨论是制度重要、还是人重要的问题,我认为本质上和机器管理与人的自身努力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
- 第四节课,讲了借势的问题,实际上是为竞争、客户、战略等等内容做铺垫的。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管理问题中,有很多内容是关于商场竞争的,需要一些特殊的工具和方法来找寻策略和答案。比如,如何辨别时机。
- 周五节课讲关系文化的正面价值和负面意义,提出用业绩文化来对冲关系文化,这是课程的一个方面。其实,我提到管理是一连串破局的过程,这个观念更重要,我想强调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动态性。
以上内容整理自“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订阅专栏了解更多。
.
每周三和周日定期更新,欢迎关注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