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1000copy
V2EX  ›  iPhone

如何快速阅读?

  •  
  •   1000copy · 2017-09-13 12:12:15 +08:00 · 7988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2632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写在前面

    我知道标题这样写一定会引来很多争议,但这正是我内心最想表达的意思。想来叽叽歪歪的,或说屁话的,我提醒你小心,因为我会骂回去。

    事件

    在过去的 3 周,我在亚马逊和多看买了 6 本书,分别是:

    1. 思考中医
    2. 大话设计模式
    3. 我的大学
    4. 任应秋讲《黄帝内经》:素问(套装共 2 册)
    5. 伤寒论
    6. 你的名字

    其中有小说,有技术,也有中医类的。除了素问下册,基本看完一遍,其中的大话设计模式有反复阅读。伤寒论不是全文看完,但是掌握其中部分论调。并且为此写了几篇博客和微信公众号:

    1. 《大话设计模式》评论
    2. 黄帝内经 解析 3 篇
    3. 伤寒论解析 2 篇

    发出来这个阅读经历之后,很多人感叹:为什么能读的那么快!当然,上班是继续的,编码是继续的,会议是需要开的。

    所以,对于我而言,快速的读书完全是一种习惯。我这种习惯的存在也说明,快速读书完全是可行的。

    目的强烈,更好创建阅读的上下文

    人有欲望,才有需求,就有了上下文理解问题的场景。而这个场景的具备,使得快速阅读成为可能。

    我选的这些书,正好都是我最近想读的,觉得能满足我的某种需求的书籍。

    小说的话,是我需要的。因为我希望有趣味。作为是办公室白领,日常看到的人是简单的,同类的毕竟多。但是了解市井是有趣的。这本书正是讲市井和街头的,展示了纷繁复杂的各类人物形象,但是他们都有各自的对生活和生命的看法。比如一个老农民就说,世界被你们这些知识分子搞得复杂了,其实,人只要有一口面包和一个女人就足够生活了。高尔基的文字相当的刚劲有力。至于你的名字,情节简单,但是有奇幻色彩,因此也是有趣的。看起来时间久,但是可以零敲碎打的看,因此我是看了若干个分开的半小时来看的。

    比如中医类。我这段时间换季的原因,感冒了两回,因此有切实的对疾病的 身体感受,之前的冬天也一直觉得体内有寒冷,因此特别的有兴趣去了解中医对此的表述。只是之前一直看不懂。这次一次买了一组多本的书,想要突破下。当看到具体的伤寒描述时,对应自己的感受,就很容易把稍显晦涩的古文搞懂。很容易的写了几篇解析文章出来。至于我没有症状的,讲解的部分看了也不懂,因此直接快速略过即可,因为现在还不是搞懂它的时机。

    比如设计模式。我一直感觉以往看过的书,不够生活化,用技术解释技术。之前也看过大话设计模式这本书,但是因为不太喜欢它的风格,就放下了。现在因为找不到更好的,就试试这个。忍了忍,发现它的风格其实很不错,并且真正做到了用具体的生活场景讲解复杂的抽象技术。比如讲解 flyweight,就是使用的围棋作为案例。非常棒。

    和自己需求的契合,是快速阅读的基础。

    要想阅读的快,关键得写

    世界是矛盾的,对立面也是常常会转换的。就像你想要跳得高,那么得先蹲的低点,想要出拳有力,得收回来。想要读的快,在阅读本身去想办法,差不多是缘木求鱼,在它的对立面去寻找方案,倒是常常可以屡试不爽。

    阅读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效果很一般。如果只看书,而不输出,则效果更差。所以,可以弥补阅读弱点的方法就是及时输出。

    多年来我都是喜欢读书的,但是一直读书不快。直到我写完了第一本书《 http 小书》我骤然发现,我的阅读速度变得快起来。令人惊喜。原因我也分析了下:

    1. 我写过东西,因此,我知道内容如何组织合理,材料如何取舍,看别的作者的内容也会知道类似的情况也会用,因此知道如何分而治之,化复杂为简单
    2. 我的一个猜想,就是一个人拉的不好,吃的恐怕也不好:),拉得好了,吃的自然顺畅。一点不拉的,就不知道怎么样了。
    3. 我写了东西,就和别的作者平等了,不那么完全相信,可以赞赏也可以批评了,没有了心理障碍,就快了

    不管看了什么,一百字概括一下,发在朋友圈,就是一种很好的输出。微博也是一样。再多起来,就是一篇文章,再多起来,就是一本书。只写你特别有感受的即可。其他的东西,还是作者的,没有感受,不是你的。

    快速筛选

    快速阅读还可以帮你筛选好书,快速屏蔽烂书。

    真正经典的,历久弥新的不多,并且合你趣味的条件再加上,就更加少了。可以看看前言和第一章了解大略做出决定。

    我挑书的话,一般会看前言和第一章。如果前言部分有作者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仅仅罗列事实,那么我会认为他的文字有温度。如果从第一章的内容就可以看出全书的脉络,我基本上认为作者的架构能力强,组织材料精确。《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就很符合上面的标准。

    再就是,作者文本也差,内容本身也差,但是你可能还是会读,因为这类书他没有别人选择,而你要用。那也硬着头皮上。不符合我的希望怎么办?事实表明,这样的好书总是比较少的,特别是新技术刚刚出来的时候。这时的官方文档常常是唯一的选择。阅读下来确实不容易,有技术本身的障碍,有语言的障碍。硬着头皮看下几章后,也就顺了。这时候,就要常怀感恩的心了。

    最终和我有缘的经典书籍,我都会看很多遍,每一次都是快速读完。比如《瓦尔登湖》,《西方医学史》,《假如明天来临》,书皮都快被我磨破了。所以,快速阅读一遍,可以快速筛选出那些你能读很多遍的书籍,也能快速排除那些你只会看一遍的书籍。

    时常温书

    关于阅读的一句话,我一直印象深刻,叫做“温书”,表面意思就是把书温暖起来,对应的就是冷书,看不懂的书。读书就和交友一样,大面积的看,少量的关注,更加少量的链接。时不时的和你最终有缘的人维护一下,每次联系都有温暖的感觉。无需刻意的维护感情的热度,大家过好各自生活,偶尔见面,依然熟悉如初。太久不联系,就会有生涩的感受,很多话都不知道何时说起。书和朋友一样,时不时的捧在手里,让手的温度常常温暖它,这阅读起来就更顺滑。时时温书,就可以让书不会冷下去,温起来的时间变短,因此读书的速度就更快。

    不择手段

    在阅读的时候有人喜欢书,有人喜欢 kindle,有人喜欢手机。还有做笔记,做分享,永远是电子设备要胜过纸质书。纸质书的好处,大约就是进度一目了然,脏了破了一目了然。有什么看什么,就减少不少不必要的等待和选择时间。比如同一本书,我特别关注的,我会有书,也会有电脑和手机上看。我还发现,看手机最简单,随时都在,晚上看也不要开灯。好多不少。关键是买一大屏的。

    本文参考如下文章:

    1. 《读书太慢怎么行?》 辉哥奇谭
    2. 《速读术》辉哥奇谭
    3. 《阅读,需要有目的》辉哥奇谭

    辉哥很赞。

    目前尚无回复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2652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19ms · UTC 15:45 · PVG 23:45 · LAX 07:45 · JFK 10:45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