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yperion 2011-06-15 00:43:53 +08:00
简化成 "时间表" "仓储" "被暂时搁置的问题" 三大块吧, 选择越多, 越麻烦...
|
2
Livid MOD 似乎 Evernote 可以满足全部需求。
|
3
karuto 2011-06-15 02:12:59 +08:00
我感觉做一个 RSS、Evernote、GTD 之类的聚合式接口来得直观多了……
|
4
zhuang 2011-06-15 03:12:46 +08:00
Gathing or Gathering?
|
5
reorx OP @Hyperion 唔,我先对我所描述的概念进行补充。
我把在生活中偶得1~5中事物的过程比喻为牛吃草。 我们的灵感和问题,大多发生于工作学习无暇旁故之时,故需要有一个工具帮助记载(就像牛遇鲜草,先匆忙地吞咽进瘤胃),待得闲暇,再取出来做深入的思考、相关资料的查阅(反刍),最终结果是自己的获得了对某种知识的扩展和新的理解。 Chaos-->Resource-->Knowledge-->Storage(Structured) 这是我所期望的一种融入生活中的学习的过程,我的目的是用一个工具来帮助我实现它。 现在回答你的建议:1~5的所有事物,其实都被归为一类: Resource。 Resource就好比牛的瘤胃,它的存在是为了做一个整体储存。Resource最终生产出Knowledge,Knowledge如何系统化且不谈,我认为有必要把Resource细致地分类,因为Knowledge被设计为具有"refer_from"的属性,它被用来记录Knowledge发生的来源,以方便查阅和反思。故而Resource的分类可以细致,但最好不要有交叉,且一定是,当我把一个东西丢入Resource中时,可以毫不思索地进行归类的。 |
6
reorx OP @Livid 对我来说不能满足,且恰恰觉得Evernote是实现需求的一个阻碍。
有关实现过程的描述请Livid参见上一回复。 Evernote可以作为Chaos-->Resource的工具,我认为它终究只是个Scratch Paper Box,不适合记录严谨的文档。 举个例子,白天我在Evernote里存储了一篇文章 “Python’s super() considered super!”,晚上我打开Evernote,认真地看了一便,心有所得,那么这个时候我该把我的领悟写在哪里好呢?博客?过于花费时间,且会被下意识里“给人看”的情绪干扰;本地笔记?我相信WikiPad之类的软件可以胜任结构化有条理地记录,但却不能将知识与知识来源明确地关联起来,且不够Cloud化,如果我这时在别的电脑上就很不方便了。 所以我的Evernote总是不断填塞而少有查看,Livid平时是怎么使用Evernote的呢? |
7
reorx 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