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 外包信息请发到 /go/outsourcing 节点。
• 不要把相同的信息发到不同的节点
xipan
V2EX  ›  酷工作

解开爱和理解的密码 – 《非暴力沟通》

  •  
  •   xipan · 2014-04-14 18:23:36 +08:00 · 3409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3880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如果要我只推荐一本沟通的书的话,我会推荐这本书,同时我强烈建议放入百姓网推荐书名单。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随意出口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感情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爱令人痛苦。这些有心或无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阂、敌视。

    观察

    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他的行为被我们成为“懒惰”?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一种东西叫“观察”,一种东西叫“评论”,需要区分这两者。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动,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要分清观察和评论,需要有些例子。

    评论:他无缘无故地发脾气。
    观察:他用拳头砸了一下桌子。

    评论:我父亲是个好人。
    观察:过去的25年中,父亲将他工资收入的十分之一捐给了慈善机构。

    我在想为什么我们总是会把观察和评论放在一起,我的感觉是我们把人也看成了物,大脑思维模式是在寻找思维的捷径,而我们对于事物通常都是对错,正反的判断,也会习惯性地用到人上面,简单地把问题归咎于他就是这样的人,或者他就是这么想的。记得动物世界里面说,狒狒的脑容量大小与他所在的种群大小成正比,明显在大脑处理上,社交的处理要更加花脑力。明确与人沟通会花费更多脑力这个前提我认为很重要。

    感受

    “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你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可是大多数时候,人们认为感受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各种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所以我们的感受被压抑了,甚至都不知道如何来表达感受。感受是什么?心中翻腾的那股东西叫什么?我们能够说出自己的心中的这些感受么?

    兴奋,喜悦,感激,感动,自信,振奋,高兴,幸福,陶醉,欣慰,平静,舒适,放松,踏实,安全….

    害怕,焦虑,忧虑,着急,紧张,忧伤,沮丧,愤怒,苦恼,厌烦,震惊,内疚,沉重,麻木,寂寞….

    这些词你会用来形容你自己的感受,我发现我很少。我更多说的只是想法,而不是自己的感受:

    想法:我觉得我被人误解了。
    感受:我觉得我被人误解了,我感到很郁闷。

    想法:我是个没用的人。
    感受:我很沮丧。

    而感受的后面往往蕴含着更为本质的东西,对于世界的看法,对于价值的理解,对于自我的了解。

    需要

    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这会导致我们的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这样会引起争吵。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候,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看看这两句句子:
    A:你来得这么晚,让我很郁闷。
    B:你来的这么晚,让我很郁闷。因为我希望我们能够坐到前排去,那样视野更好。
    对于A来说,听的人不知道感觉,可能觉得在埋怨他。而B这句话,会让人听得很温暖,并且略带遗憾,也更加容易接下去说。

    请求

    首先提出明确的请求,这一点与《自控力》里面谈到的问题有些类似,比如减肥这样的问题,我们可能会提出的要求是不要肥胖,但是不要肥胖不是具体的需求,可能要自己有健康的生活,并且具体到每周运动三次每次1小时,“不要什么”是会让人提心吊胆,是一种厌恶的心理去做。“要做什么”是一种具体可以实现的东西。

    比如:关于昨天的会议,请不要隐瞒你的看法。
    这句话就是一种“不要”的语句,更加适合的话是“请告诉我,你怎么看我昨天会议中的表现,给我一些建议好吗?”

    再如:我希望你理解我。
    如果我是对面的人的话,怎么回答这样的问题?或者这样请求更加合适:“你是否可以告诉我,你认为我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

    我在想,为什么我们总是不能提出明确具体的请求,或者甚至把请求说成了命令的感觉。感觉还是费脑力,提出对的问题,发出正确的请求是需要思考的,而我们的大脑很多时候是在寻求捷径,希望迅速地达到目标。

    总结

    内容其实不止这些,但是我认为“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已经是这本书的主干了,如果拿这样的方式去做,我觉得大部分的沟通问题都是可以有效地避免和解决。但是事实往往不是这样的,我们在沟通中习惯性地走捷径,或者让自己的大脑被杏仁核劫持,导致我们陷入了一种“暴力沟通”。因为这样的“非暴力沟通”是非常费脑子的,一般人是不能做到的,就算作者自己也表示经常无法做到,但是我觉得至少有了这样的理论和意识,哪怕事后来反思也会让自己受益匪浅。

    我为什么一定希望百姓网的同学们读读这本书?因为百姓网里有一个文化叫做“有话直说”,很多人其实不是太理解这句话,我见到很多人的“有话直说”是暴力沟通,包括我自己,就是我把我想说的全部倒出来,对于对方的感受不管不顾。这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的。

    =========================分享结束,广告开始======================

    百姓网招聘APP工程师(Android + iOS + HTML5)

    前言
    我相信一个公司花心思去写自己的职位描述,说明他们对待应聘者是认真的;一个人花时间去读一个职位描述,说明他对待这个公司也是认真的。

    我们要一起做什么?
    第一代分类广告的形式是报纸,第二代分类广告是互联网分类广告,第二代的颠覆性在于“免费”,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第三代的分类广告呼之欲出,我们认为第三代分类广告的颠覆性在于“实时”,就是从发出信息到成交的速度是否够快。您是否对做这样颠覆性的事情感兴趣呢?

    我们希望您帮我们做什么?
    a) 坦克版地推进。优秀的工程师就如同高速推进的坦克,把一个漂亮的战略战术来落地,任何的技术难题都被轻松碾过,稳重而踏实。
    b) 做自己喜欢的产品。码农和攻城师最大的区别就是在用手还是用脑做事情。我们希望你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产品,而不是别人的工具。
    c) 把事情做得不同。在颠覆性的移动互联网上,我们需要颠覆性的技术和开发模式,你愿意接受挑战吗?

    结语
    非常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如果您觉得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把您觉得合适的理由并附上您的简历发送给我,非常感谢!
    百姓网联合创始人 潘晓良
    [email protected]

    ==========================广告结束=============================
    目前尚无回复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3496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26ms · UTC 04:52 · PVG 12:52 · LAX 20:52 · JFK 23:52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