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 : https://conge.livingwithfcs.org/2023/12/13/reading_summary/
本月读了 20 本。
[英]乔纳森·沃尔夫 / 2019 / 中信出版集团 · 新思文化
2023-11-06 读过 | 哲学, 道德, 伦理学 | 豆瓣评分 9
我给它 [ 4 星] :伦理与道德哲学是一回事,说到底,是解决人际冲突时的指导原则和行为指导。道德在无冲突或冲突不在人之间时是无用的。
作为高校教材,本书介绍了道德哲学史上的主要代表思想,其中给边沁的功利主义,康德的道德准则和亚里士多德的德行性论给的篇幅比较多,对道德的宗教根基,自然法根基都有介绍,自利主义,虚无主义,相容主义都也都有涉猎。从现代哲学家们的女性主义和种族主义视角对经典道德哲学的批判来看,书中介绍的各种伦理学思潮,至今在西方也没有个统一的见解。人们并不真正的知道,什么才是良好的生活。
书中对斯多葛主义的介绍,是拿来与亚里士多德、基督教道德和康德的道德哲学做比较时提到的,并没有系统提及。个人认为这是个损失,斯多葛哲学完全可以引导个人过良好的生活。良好与道德,几乎可以划等号。
如果美国的道德哲学入门课就只教这些,还是挺让人失望的。它只教学生哲学家如何看待道德,思考道德,和使用道德看待外在问题。并不引导学生如何利用道德哲学考察自己的行为,思想与动机。
最后说一下我的个人偏见:书里所有的道德哲学上,没有比斯多葛主义更高明的.
[美] 迈克尔·桑德尔 / 2012 / 中信出版社
2023-11-09 读过 | 伦理学, 道德, 哲学 | 豆瓣评分 9.1
我给它 [ 3 星] :公正,是人间的游戏。跳出人间,才知公正只是思维虚构的存在
改编自作者的哈佛公开课《公正》。此课程借日常生活中的争议问题向读者介绍伦理学的主要派别和理论,其介绍的主要理论,同乔纳森·沃尔夫《道德哲学》中的大部重合。本书实际讨论的是道德哲学,或伦理学,其话题范围远超公正这个主题,涉及如何思考是好坏对错,和如何过良好生活。
书中举例了许多现实问题用于哲学讨论。而讨论的那些事,伦理学家往往也不能做定论。其实各种议论,也是于事无补马后炮。学者整理出理论,也没人听。正如作者在课堂上发现的,学生们,即便没有受过伦理学训练,也常出来反对书本上的高论。有些思维实验,离实际生活很远,比如:电车实验,左拐撞 5 个右拐撞一个,往哪边儿拐。你要是司机你怎么办?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答案。而我,正好不同意他们中的任何一个。
要是我,我刹车。我不刹车死人算我的。车往那边走?爱往那边往哪边。那边也不走,直接出轨摔死我,我认。
伦理道德完全是人的思维建构,是基于偏好的评判。这种评判的最终功能,是给人类建造一座思维的牢笼。可惜,由于没有什么约束力,只能关押那些愿意待在里面的人。
有朝一日你能放弃评判,消解了道德,才能过上符合道的生活。
[美] 雅克·蒂洛 [美] 基思·克拉斯曼 / 2020 /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3-11-09 读过 | 道德, 伦理学, 哲学 | 豆瓣评分 8.3
我给它 [ 3 星] : 伦理道德学的书,觉得真扯。伦理就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区分对错好坏。道是讲是什么,德是讲该怎么做。在此基础上,还分出了应用伦理和元伦理。
看到最后,我发现自己是个无道德者。
道德和伦理这个东西,就是人们自己发明出来的,目的挺好:一为过良好生活,二为判断冲突纷争。但说到底,道德就是评判。我是无道德者,我主张不要评判。
评判,不需要任何基础,是个人就会。学不学伦理学都差不到哪儿去。
可笑道德家门还在那里一本正经的争论。我跟他们哪一家都说不到一块儿去,他们之间最爱做的事儿,也是争论。默认的价值不一样。功利主义说 utility 价值,康德说人本身的价值,罗尔斯说自由平等的价值,亚里士多德说美德的价值,争什么争。我是无道德者,说什么都没价值,一切都有价值等于一切都没价值。
价值是主观。当我看到本书把价值强扭出了客观性后,就知道整个伦理道德体系不过虚构。
伦理道德处理不了纷争。真想处理,还不如学学沟通与谈判,谛听和爱语。
Tristram McPherson (Editor) David Plunkett (Editor) / 2017 / Routledge
2023-11-09 读过 | 道德, 哲学, 伦理学 | 豆瓣评分 0
我给它 [星] :伦理学是研究人世间的对错好坏的学问。而元伦理学是研究伦理学的学科。元伦理的目的是解释伦理学中使用的语言和思考,查看他们是如何指向现实的。
换句话说,元伦理不研究具体的道德困境或伦理难题,或建立有关好坏对错和良好生活的理论体系;而是在更高一层,研究各种伦理学的范畴,分析工具,理论框架,其实用的思考和言谈的本质,推理和判断的语义和逻辑上的结构。它不回答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回答一个理论在研究和回答伦理问题时,用了什么方法,什么思想,什么语言,什么概念,思想和语言指向什么。
元伦理派别众多,关心语言真实性的语言学派、专注陈述的含义的语义派,认为道德价值可以从自然事实推导出的自然主义派,认为道德价值超于自然实在的非自然主义派,认为道德是情感、命令和意愿的主观表达的非人之主义派等等。
元伦理讨论的是“伦理学是什么”,是个“实然”问题,看上去比规范伦理学讨论“应然”问题更“不虚”。伦理学关注人类行为和价值观,但我仍认为不值得在上面浪费时间。
[日] ネドじゅん / 2023 / ナチュラルスピリット
2023-11-28 读过 | 觉醒, 呼吸法 | 豆瓣评分 0
我给它 [ 5 星] : 真的是简单易行的开悟方法,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插图展现出来。
世上有许多的开悟法门,数不清楚。但是这么简单的我是头一次见,只有五步。
第一步,停止思维。电梯呼吸法:吸气时想想自喉咙处有一电梯,随着吸入的空气一起进入腹底,呼气时候再从腹底升回原处。随时随地这么做吧。闭着眼这么做就是冥想。睁着眼这么做就是凝思。
第二步,相信直觉。采用直觉漫步的方式训练自己相信自己的直觉。直觉漫步,散步时用电梯呼吸法,遇到路口,让直觉决定怎么走。无论遇到什么,都信然接受。让自己从遇事思考变成遇事相信直觉。
第三步,将意识集中在“此刻”,活在当下,不被过去和未来拉扯。电梯呼吸法可以把人立即拉回当下。
第四步,思维与直觉不符时,每次都要选择直觉。这是打破思维牢笼的唯一方法。放下你的恐惧,相信直觉。
第五步,当思维强烈回归时,命令它滚开。
我一点儿也不怀疑此书中的大智慧。没有摇头晃脑,故弄玄虚,直接告诉你怎么行动,怎么做。
然而,简单的事情,未必容易。此书就一个难点,难在你要持之以恒的去做。
一事有恒 万事渐振。
乔叶 / 2021 /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23-11-30 读过 | 觉醒 | 豆瓣评分 0
我给它 [ 5 星] : 朵朵的星,有没有让你想起朵朵的花?不过这里,朵朵不是量词,而是一个小女孩的名字。
朵朵住在眠庄,和豁达的爸爸洁癖的妈妈和懵懂的弟弟生活在一起。一天,朵朵的朋友小禾向朵朵透露了一个秘密:世界上的人分为眠宝和醒宝两种。眠宝不知有醒宝,醒宝能彼此相认,因为他们额头有眠宝看不见的星。醒宝都是从眠宝来的,但是变化需要灵宝的帮助。但每个醒宝都不会事先知道自己的灵宝是什么。朵朵想要成为醒宝,于是开始寻找自己的灵宝,。
醒宝对应觉者,眠宝对应众生。朵朵得知有醒宝,于是发愿成求者。而他人的灵宝对她无用,她得自走自路。生命觉醒的智慧,就这样,蕴含在了这小小的故事里。
作者乔叶说还未点亮自己的星星。谦虚了。
人越大,越对复杂的东西产生兴趣,想要去读各种经,明各种理,学各种哲,证各种法。读来读去,空空如也。反而向童书这样,把道理讲得简单,才是真功夫。
[印度] 泰戈尔 / 2019 /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23-11-19 读过 | 外国文学, 文学, 诗歌 | 豆瓣评分 8.8
我给它 [ 4 星] :怎么评价这给神的献歌呢?我读诗很少,不知道怎么从语言的角度评价诗歌,所以我总是想再诗歌里寻真,真即是美。
读前面 40 多篇的时候,我始终无法与任何一首诗共鸣。它们的主题是写求道者的虔诚与求而不得的痛苦。泰戈尔提起的求道者,总是在向外求:“The traveller has to knock at every alien door to come to his own”( 12 )。而泰戈尔提起神,总是用你或者他代称,比如“那天我没有做好迎候你的准备,你不请自来进入我心中”的诗句( 43 ),比如“最后,我从沉睡中醒来,睁开眼睛,我看见你站在我的身旁”( 48 )。仿佛是在说,神在外部,神与人是分离的。这让我怀疑泰戈尔并不知道神。
喜欢 60-63 篇,描写孩子无条件的欢喜和无条件的爱。“无边世界的岸边,孩子们在大聚会。”( 63 )
喜欢最后面几篇,写死亡与隐退的情怀。“因为我爱此生,我知道我也会爱死亡”( 95 )。
也许,神向不同的人显现的时候,用的不同的形象吧,但我总觉得泰戈尔笔下的神,是被自己的信仰塑造出来,而不是真的向他显现过。因此,他不见得懂得神。
他面对死亡的态度,是很斯多葛式的。
刘丰 心能缘 / 2020 /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23-11-29 读过 | 灵修, 觉醒 | 豆瓣评分 8.6
我给它 [ 4 星] : 刘丰的高维智慧理论,本身并不指向实相,而是指向中医,心理学,西方宗教,哲学,灵修等关乎人类命运的,指向实相与智慧的理论。在此基础上,他提出求同尊异的多元智慧框架。因而,他的理论的意义,大体是给受过科学教育的、懂得科学语言、却视古代智慧为畏途或迷信的人们搭一座桥,引着这些具有科学头脑的人去认识佛的空,道的无,儒的至善明德,中医的扶正祛邪,心理学的潜意识,宗教的神,灵修的境界。
刘丰的理论,主要借用了物理学和数学的语言对存在的世界的描述。在物理上借用量子力学,将基本粒子波粒二象性简化,认为基本物质是正弦波,且重视波之能量,常以能量代替波。在数学上则借用维度理论,认为我们生存的三维世界之上有四维,四维之上有五维直至无穷多维用 N 维表示。各个维度均由波的共振谐振干涉而显化。维度之间是投影关系。低维是高维的投影,真相在高维的投影源。由此,人要跟高维链接,获取高维智慧,方得解脱与进化。
在修行上,刘峰老师注重入世之法,从发愿到行动,于生活中修行利他。
随喜赞叹,愿高维智慧引更多人踏上灵性追求之旅,觉醒开悟。
Adyashanti/2016/Sounds True
2023-11-18 读过 | 灵修, 觉醒 |
我给它 [ 4 星] 本书认为耶稣受难记暗合个人灵性觉醒阶段,于是从灵性觉悟者的角度解读圣经中耶稣受难记。
灵性开悟阶段大致为:接受召唤,觉醒,试炼,净化,舍弃,升华。
在耶稣故事中,他先是寻找施洗约翰(召唤),经施洗后觉醒(觉醒),觉醒后有 40 天对抗撒旦的各种诱惑(试炼),净化身心获得永久宁静并在生活中疗愈启发他人(净化),被当时宗教所不容而被钉上十字架死去(舍弃),三天后复活(升华)。
耶稣受难故事,有人当作事实相信,有人认为是传说不足为信。无论怎样,若做文本分析的话,其的确是一种英雄故事的范本,类似的故事不停的在每个人的身上不停上演。只是落在个人身上,人们往往获得不了觉醒,更别提通过试炼了。人世许多事情似乎也都可套上去。作者把耶稣看作灵性开悟的人解读他的故事,目的不限在让人了解耶稣,更重要的是要让是在西方基督教文化熏陶下长大的求道者,去了解灵性开悟。他说的对不对,无法凭借头脑评判,只能待开悟者去印证。
然而,要知道,耶稣与佛的开悟之路如此不同。开悟并无一定法。耶稣的路与佛陀的路也不见得在所有求道者身上复现。
我学到的:灵这个词对应的乃是佛门的空,道家的无。
作者在书中回答了我读完《佛陀传》之后的一个疑惑,即佛陀在开悟之后在菩提树下静坐,在想啥。他说耶稣在沙漠 40 天,佛在菩提树下 49 天,分别面对的是撒旦和 Maya (幻境)的试炼。我一下想起乔斯坦 贾德的小说《玛雅》和《红楼梦》。
祝愿各位早日勘破幻境,于大梦中觉醒。
[加] 乔丹·彼得森 / 2021 /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23-11-23 读过 | 心理学, 哲学 | 豆瓣评分 6.1
我给它 [ 3 星] :读中文版是因为我读英文版时,常常觉得不能理解彼得森的意思,正如他读荣格时的感受:“说的是我不理解的观点,讲的是我听不懂的语言。然而,他的话语不时地击中要害。”然而,中文版使用了魔法,把 560 多页的英文书变成了 200 多页的中文书。书的副标题从学术味较浓的“信仰的架构”变成了鸡汤味的“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中文译本也没能帮助我深入了解原作,因其所做的大量删节,恰巧把我看不懂的部分都给删没了。
原书中,作者的研究出发出发点是理解人类为何有“恶行”。他想要找出人是如何认知世界并在其中行动的,并想要找方法对抗或消除恶行。他研究的重点,最后落在人需要意义。他认为恶行是从否认意义开始的。而个人要想找到意义,就应该在面对未知的世界时,根据自身的兴趣去探索,而不要陷入虚无。
作者从出发点到结论,走了很长的路。他带读者从发展心理学,进化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入手,详细介绍了个人是怎样认知和应对已知和未知世界,并形成对世界的“实然”认识的过程的。中文版大概只保留了这一部分。在原著中,作者还通过跨文化的文本比较,引导读者比较东西方文化经典文本,尤其是神话、宗教故事中对已知和未知世界描述,形成对世界的“应然”理解。前者构成个体的心理,后者构成集体心理蓝图。二者共同作用,形成人格,架构起意义地图。
我个人很喜欢彼得森和他所做的事儿。然而,我必须指出来,他的意义理论是建立在恐惧之上的。他之所以认为意义重要,是因为他害怕,害怕否定意义会带来邪恶和杀戮,而意义会带来探索和理解。这个前提恐怕是错了。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很少因为发动者没有意义感,相反,他们都是有追求的。或是追求生存或正义,或是追求建功立业,或是复仇,或是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之类……。认为一切都没有意义的人,反而不会瞎折腾,更不会暴起杀人发动战争。但在彼得森眼里,认为一切都无意义的人,都是在欺骗自己,同时也是可怕的。在这一点上,我不同意作者,愿他早日超越恐惧。
其他方面,我认为彼得森这本写在 24 年前的书,仍然值得推荐,五星推荐。这当然是指英文原本所说。至于这删了接近一半的中文版么……,如果你不懂其他语言,你又有什么选择呢?
赫伯特·西蒙 / 2019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3-11-14 读过 | 心理学, 认知科学 | 豆瓣评分 8.1
我给它 [ 4 星] :西蒙中文名司马贺。
认知心理学,是在类比人类认知功能和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的基础上,力图把人类的认知对象,关系和过程抽象化,编码化之后,通过计算机程序的编写,去实现对人脑功能的模拟。同时也利用人们对计算机的了解,去反观人类信息处理过程。
司马贺先论述对于认知的研究可以在对认知的生物学基础还不明确的时候进行,就如同对计算机软件的研究可以于对硬件的了解分开。之后,通过把人脑和计算机抽象化成物理符号系统,西蒙找到了人脑与电脑间作为信息处理系统的相似性。
接下来的章节,则是对具体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分析,并介绍计算机对诸多任务的模拟实现的进展。
此书作者和译者均是心理学泰斗级人物。司马贺是人工智能先驱,计算机科学和心理学的跨领域大家,获得 1978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荆其诚和张厚粲两位先生,均毕业于辅仁大学心理学系,是新中国心理学的领军人物。
1978 年恢复高考,同年北京大学心理系建立。1980 年请 Simon 来访问,可见当时心理学想要与国际接轨的迫切。此书脱稿于当时的讲义,可以说把当时国际上的认知心理学前沿引进了中国。此书成稿时,三人均是学术成就很高的教授了。
郭召良 / 2021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3-11-15 读过 | psychology, 认知行为疗法, CBT, 心理学 | 豆瓣评分 8.6
我给它 [ 5 星] : 召良的认知行为疗法丛书目前出了 6 本,我读过 4 本,本本品质优良。如果能获得中国心理咨询界广泛阅读,当惠及众生,为中国心理健康事业添砖加瓦。
本书面向的读者,应该是咨询师。一般读者,也可以通过了解各种心理障碍的诊断,CBT 对疾病解释和治疗原理,技术而获益。书中涉及的 10 大心理障碍包含抑郁、广泛性焦虑、惊恐、场所恐惧、特定恐惧症、社交焦虑、强迫症、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双相,这个顺序大概是按照治疗难度来排列的。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人类的外界环境和情景,经过认知的过滤和解读,会引起生理反应和情绪反应,并驱动人产生一定的行为,而行为产生一定的后果会影响情境,塑造认知。于是形成情境-认知-情绪-行为的反馈闭环。心理疾病往往表现为情绪和行为问题,但其根源往往是错误的认知。认知行为疗法致力于发掘和纠正认知上的偏差,从而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
CBT 涉及的一些治疗技术,比如行为激活,空边防技术,为自动思维找证据,记录症状发作日志等,比较容易实操,对于没有疾病的常人,也可以用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帮助自己养成良好习惯,克服一些生活中的困难。
CBT 的哲学基础,其实是斯多葛主义。
Maia Kobabe / 2019 / Lion Forge
2023-11-28 读过 | 传记, 漫画, 性别 | 豆瓣评分 8.8
我给它 [ 3 星] : 作者的漫画自传,写自己出生为女,到目前自认性别为 e 的历程。e 两岁到上学之前,一直只有个男孩朋友,家长从未带 e 参与同龄社交,导致其缺乏社交能力。e 与于朋友只玩儿男孩的游戏直到上学。上学后,朋友被男孩群体接受,e 因生理的女孩属性被男孩群体拒绝,因行为的男孩属性被女孩群体拒绝,又因缺少和他人互动的社会化技能不知如何去融入和创建自己的群体,因此留下心理创伤,讨厌自己的女性身体,想要男孩身体,同时不想融入任何拒绝过她的群体。于是,在进入青春期,成年期,去探寻自己的身份认同的时候,e 产生了巨大的困难。e 按照自己的兴趣读了大量的双性,变性,同性恋的内容,自己则在各种与性取向相关的身份之间摆动,最终选择了无性别。
e 一方面渴望与众不同,一方面却不敢冒缺乏群体认同的风险。最终接受了洗脑却认为是自己的选择。内心不够强大,仍然为别人叫错其性别而光火。
e 觉得自己一路走来,很难。于是作此书以激励同侪。其实,e 走的是一条简单的路,因为这条路需要别人为 e 而改变。
什么更难? 认识现实。什么最难?接受现实。
Katy Bowman / 2021 / Propriometrics Press
2023-11-15 读过 | 育儿, 运动, 健康 | 豆瓣评分 0
作者是个生物力学家,研究的是人体的运动和力学结构。她从生物力学出发观察人们生存的自然、文化、家庭、工作学习等环境,对比这些环境的今昔变化,向人们指出,我们当今的生活环境和我们的身体所适应的环境有非常大的不同。我们日常的肌肉,骨骼和关节的运动形式,相比我们的身体需要少许多。
她用饮食需要来类比人类的活动需要,支持就像我们身体需要丰富的营养来满足生长发育一样,我们也需要丰富的“运动食谱”来保障身体的运动健康。她建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增加活动方式和时常,来满足身体的“运动营养”需求,来改善我们的身心运动性能,加速康复并防止运动伤害。
作者的知识丰富,语言风趣,建议实用。书中指出我们人类生活在各种容器当中,文化是容器,衣服是容器,烹饪,家装等等,都是我们身体活动的载体。她建议我们在各种情境中,考虑增加活动因素。比如给孩子穿衣要选宽松耐磨不会限制身体伸展活动的,让孩子参与到食物的采集,购买与烹饪的活动中来,家里少家具,多简单的运动器械,鼓励孩子们在家里活动。同时,带他们到野外,认识亲近自然。对于学校和工作场所,她也有建议增加活动的设计。
总之,全家、全面的、参与到自然而丰富的运动中去。
Young, Jon; Gardoqui, Dan; / 2013
2023-11-04 读过 | 自然, 动物, 鸟类 | 豆瓣评分 0
我给它 [ 5 星] :今年六月份,我常遭家附近乌鸦的攻击,每次出门都紧张兮兮。我把遭遇讲给孩子的户外学校老师 Storm ,他告诉我可以试着带着和解的心去接触乌鸦,并给我推荐了这本书。
本书是一本很扎实的科普书,教给人们识别鸟类名叫中所蕴含的信息。换句话说,教人学鸟语。鸟的鸣叫按功能大概可以分为歌唱,宣告所有权,伴侣间呼叫,小鸟求食和警告这五类。一个人如果能识别和认出小鸟,并懂得它们的鸣叫的意义,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向他打开大门。因为鸟儿的鸣叫可以说是动物世界的警报系统,它们站在高处,观察着一切,并宣告环境的任何变化。懂鸟语,你就能在一只猫出现前几分钟得知消息。
书中详细的讲述了如何成为鸟语者:你需要找一个有鸟出没的地方作为 sit spot ,每天去那里观察半个小时以上,带着笔记本,打开感官,观察倾听记录。选不同的时间去,采用不同的路线。行进的时候要放松,才更能被鸟类接纳。
你可能会说,鸟懂什么。你猜怎么着,我带着和解的想法出门的那次,乌鸦没攻击我,它们甚至没有露面。显然,它们懂的,超出我的想象。现在,是我试着理解它们的世界的时候了。
[英]彼得·沃森 / 2023 / 译林出版社
2023-11-28 读过 | 人类学, 世界史 | 豆瓣评分 8.2
我给它 [ 4 星] : 本书让我对北美古代文化/文明、萨满教、致幻剂有些了解,也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新旧大陆之分是人为划分,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的,但大陆并无新旧。作者从公元前 15000 年的远古开始溯源,从人类产生到迁徙到全球各处的历程推测了各地人类的来源,认为北美的人类是从白令海峡曾经是路桥的时代从旧大陆迁徙来的。气候,地理,植被,动物分布的不同,造成了两个大陆的宗教祭祀,思想文化,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方式的不同。作者十分注意,只描述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的“实然问题”,而不涉及应该怎样哪个更好的“应然问题”,只是在附录中综述了发现新大陆之后一些著名学者们做过的比较和评价。
但要注意一点,作者虽然尽力采用可信的资料,来讲出一些有条理的故事,但学界共识未必是真相,有条理未必是真理。
发现新大陆之后,人类不可避免的开始了文化融合。一开始的方式野蛮,造成了玛雅文化,阿兹克文化的许多损失。但我相信,北美有许多秘密,就在我们眼前。我们也许正因为不知道该看什么,而正对他们视而不见。
[美]弗兰克·维尔切克( Frank Wilczek ) / 2022 / 中信出版集团
2023-11-21 读过 | 物理, 科普 | 豆瓣评分 8.2
我给它 [ 4 星] :我怀疑,作者试图通过物理学,引人开悟。在序言中,他说“我们必须通过‘重生’才能正确的欣赏物理宇宙”。斯言不虚。
然而,读完了《万物原理》,一句话感受是,物理是虚的。
现在物理学,大致可以这样总结:空间是物质,时间是物质。而物质是什么呢?物理学的发现所谓物质,是物理学家描述自己观察到现象,然后觉得这个显现一定有什么东西引起,于是给自己描述的东西起个名字。
举例来说:比如电子,我们,包括物理学家,其实根本不知道电子“是什么”。没人见过电子。对电子的定义,只是对微观空间的某些观察发现了一些现象,另一些观察发现了另一些现象,然后推测有那么一个东西在表现这些现象。于是,给这个东西起个名字叫做电子,把观察到的现象称为电子的性质。尔所谓性质,是电子在某中观察下的的表现,或其它物质的互动关系。大家都谈论它,接受它,仿佛电子真的存在一样:“电子”带电荷,有一定自旋角动量……。电子,实际是一种约定俗成,连电子所电荷为负,也是人为的规定或命名。
让我们来看看电子。它有时是“粒子”,有时是波,但从来没有在一次观测里同时表现为波和粒子性。我们有时能确定电子的位置范围,有时能测得它的速度,但从来不能同时知道或测的位置和速度。说到底,电子是表现出了“电子性质”的一片小小的空间。
不如说,电子是个“空”。
但是,物理学家可受不了这个虚空。宏观上,他们往空里不停的填东西,场啦,暗物质啦;微观上,他们还要把空继续分下去,用更高的能量向空里轰,轰出更小的“空”,然后说,你看,“空”可不空,还有希格斯粒子,轴子……
所谓的原理,只是物理学家们的约定俗成。写成科普,不过是想让更多的人认同这约定俗成。
物理学永远不会结束,除非提问停止,只要有问题,宇宙就给你显化想要的答案。然而大家继续约定俗成。
每个问题都有答案。而物理学家不愿面对真正的答案,就问不出真正的问题。
科学家里,没人愿意迈出承认“空”这一步,或者迈出这一步的,都会被从科学家群里踢出去……
岩井俊二 / 2018 / 南海出版公司
2023-11-30 读过 | 小说 | 豆瓣评分 8.9
我给它 [ 4 星] : 博子:我有一份爱情,他说是一见钟情。我相信他的一见钟情。他那个人,经常眺望远方。眼神清澈。他不在了。但,有一个可以想念的人,就是幸福。我给他的旧地写信。“藤井树,你好吗?”
他:我有一份爱情,我不知怎么表达。我想尽办法和她在一起,却不敢和她共处。我不可以让她受委屈,可她似乎看不见我。我记住关于她的一切,一遍遍写她的名字。“藤井树“。你好吗?
她:我收到一封信,“藤井树,你好吗?”以为是恶作剧,却一封封的来回来去,不免勾起了旧时的回忆。那个爱写他自己名字的,给我带来许多麻烦的,与我同名男生。原来我记得那么多关于他……原来,我曾有一份爱情;原来,他写的,是我的名……
我们大学时代,宿舍流行日本文化,游戏,影视,歌曲。记得《情书》是那时后宿舍舍友们看过的电影。我似乎没看过。今天拿小说出来读,一做消遣,二做怀旧。读的是爱情,回忆的,却是友情。
林语堂 / 2018 /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23-11-14 读过 | 传记, 人物传记 | 豆瓣评分 8
我给它 [ 4 星] : 林语堂向西方人介绍自己的偶像苏东坡,用他的话说,全为快乐。
行文有些浪漫化。开头就说你们英国的牛人里面,几个绑在一起,才堪堪能配我要写的这个苏东坡比较。
后来,写乌台诗案,元佑党争,把所有对苏轼不利的人物写成宵小之辈,把王安石写成法西斯。可见林对苏的爱与推崇。
此爱苏轼也当的起。苏轼是中华文化大家,诗词文赋皆好,书法绘画艺佳,为官则刚正不阿,为民请命、谋福,为人则性情豁达,乐天知命。学问通儒释道,天性爱佳肴美酒。上与天子佐政,下于坡前耕田。有权则或营造或建言,无权则学陶潜,毫无抱怨。
临终遗言告诫人们要顺服自然,“着力即差”。
读者如我,难有苏轼之才,但人生态度上,可以苏子为师。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美] 凯蒂·维兰德 K. M. Weiland / 2018 /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23-11-16 读过 | 写作 | 豆瓣评分 7.4
我给它 [ 4 星] : 《雪花写作法》中,称先写提纲再写小说的作家为“提纲派”,不列提纲直接动笔的为“灵感派“。本书是强调写大纲在小说创造中的重要性,可说是“提纲派”的创作方法的全面介绍。
提纲使用得当,可以为小说创作定下方向和基调,使人不至于在创作时迷失,同时留下足够的空间,让想象力去驱使作家完成创造性的写作。
作为小说创作流程的开始,提纲要把小说的立足点和结局明确,同时把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冲突,以及故事放生的场景,社会背景也加以描述。同时要对主要人物的生平背景,故事发生的环境做出勾勒。可以通过假设句来探索各种可能。
列提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常常会需要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提纲可以总领整个创作过程,减少不必要的错误。同时其也是素材的积累,让作家写作时不是面对空白文档开始。
除去了写自己如何使用提纲,作者还采访其他作家对提纲的抗法和他们何时,如何使用提纲。每个人对提纲的使用,均有自个性化的习惯和风格,可见,提纲派内部也不是谨遵统一教条的。
作为一个读者,读小说创作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了解写作者的工具,能更好的理解和欣赏艺术创作的道与术。
1
libasten 330 天前 via Android
空闲时间很多?
|
2
spoor 330 天前 via iPhone
OP 读书心得还是不错的,能帮我复盘曾经读过的一些书,就是博客域名太难记了,偏长……我习惯手打域名
“而我,是一个不关心政治,不谈论政治,只是写文章记录一些自己读过的书,跑过的风景,养孩子踩过的坑。如此的文章也能被动不动封禁,我就看不懂了。” 本以为你是岁静,其实部分阅读笔记( 2023-09-06 )已经触及一些政治的边沿了,搬出简书,自建独立博客是对的。 |
3
AboPlus 330 天前
大佬一个月是如何读到 20 本书的,能否分享下,我一本书要读好几个月
|
4
Nitroethane 330 天前
同楼上问,怎么做到一个月读 20 本书的
|
5
poorAshenOne 330 天前
一个月 20 本? 一个月 1 本都算不错了..
为了读而读, 是为了消磨时间吧, 看过就忘的那种 |
6
Silent7Wang 330 天前
我的经验,读的快的话一般是很有目的的。如果是读工具书那么就是查资料,读其他书就是在验证是否和自己的观点是否相符。因此能很快的做出评价,并且是和自己想法的对比评价。
|
7
Silent7Wang 330 天前
@Silent7Wang 中间多打了个是否
|
8
conge OP @spoor 在简书发的帖子只有跑步周记和育儿心得。
我都搬出简书了,自然不在乎说什么敏感词了。 :) @libasten 就阅读时长来看,我在我的朋友圈里,都进不了前十。我们只是把别人用来休闲的时间拿来读书了而已。 @poorAshenOne 不知道你怎么定义“为了消磨时间,看过就忘”。如果你的意思是,一边看一边画线,点评,读完要求自己至少写 350 字以上的心得的话,那么是的,我的确是这样的。 |
9
conge OP @AboPlus
@Nitroethane @Silent7Wang 我读书并不快。一楼说的对,就是花的时间多。 我也没有别的诀窍,就是每天都读一些。事实上,我给自己定下的读书的目标,就是每天都读上 10 分钟。但这样的小目标,不会引发我懒惰的头脑的反抗,有利于养成阅读习惯。 一旦习惯养成了,看书的数量多起来,那是自然而然的事儿。因为,只要开始读,很少会只看 10 分钟就停下。顺便说一下,我这么做,将近 7 年了。各位可以往前翻我发过的习惯养成的帖子,比如这个: https://www.v2ex.com/t/742044 当初看到过一句话,就是人往往高估自己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事儿,而低估人在长时间内能完成的事儿。如果 7 年前你告诉我,说我会有一天一年读完 100 多本书,我是不会相信的。而现在,我就活成了那个样子。读书,的确会阅读越快的。 当然,我也不是每个月都能读 20 本,事实上,我也不关心自己每个月读多少本。阅读,我放弃期待,保持好奇。 这个月至所以读的多,是因为读了好几本篇幅小的书。 而且,有些书我已经读过很多相关的了,就能很快读完。比如《认知》你可能读起来理解困难,但是那是我的专业。《认知行为疗法》,我已经读过五六本同一主题的了,所以其中对我来说难啃的部分不多,所以能很快过一遍。 |
10
param 330 天前 via Android
想问 V2EX 什么时候开哲学节点
|
13
marc2017 330 天前
厉害啊!
|
14
hemingway 316 天前
最近也在看心理学的书,你分享的认知行为疗法的书看起来很不错
|